(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50649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搬 家(外一篇)黄盛后

点击率:2017
发布时间:2020.12.05

外一篇)

 

黄盛后

 

 

 


最近,搬新居,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二次搬家了。与第一次搬家不同,这次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却有一种莫名的难过和不舍。温馨的房间,朴实的厨房,实用的衣橱家具……还有十几年积攒的老物件和生活点滴。

刚参加工作时,单位有宿舍楼,分配给我一套旧房居住,两房一厅,面积 60  平米,实际居住面积只有

40   平米左右,房间都很小,摆放一张床一个小衣柜

就只有通道了,厨房和卫生间更是逼仄,一个人住时感觉还是挺“阔气”的。房子建在山腰,从单位到宿舍楼要走一段蜿蜒而上的小山路。这里树木葳蕤,鸟鸣山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有这样一套福利房子住,可以说是很幸福的事了。成家后,母亲帮带孩子住那间客房,随着电视机、沙发、衣柜等家什物件的陆续购置摆放,越发觉得房间狭小。特别是来客人时,待客的囧境溢于言表。记得儿子满月时,远在老家的亲戚们派代表来了一桌人庆贺,要在这个“家”里住两晚。幸好是在炎热的夏天,又恰好对面邻居搬走了,腾出一套房间,在大厅和房间铺上

草席,才解决了亲人们的住宿问题。为了节省煤气, 冬天自己制作煤球、收买木糠等燃料,用铁皮制作圆筒小火炉,垒灶烧洗澡水、煮粥等,还在房屋附近开了一块菜地。一家老小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日子也过得实在而温馨。

住房制度改革后,县城河东开发区城镇化建设加快,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商品房热销。我们倾其所有交足首付,然后向银行贷款,在市场附近购买了一套集资房,整栋大楼共七层,我那套房子在六楼,实用面积 90 平米,三房两厅,一厨一卫一阳台,经过两年建设和简单装修,终于拥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2004 年元宵节那天正式搬入新居,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延续了一段时间。当时搬新家很简单,请搬运工用人力车拉,两个来回就运完。相对旧家,新家显得很宽敞,甚至空荡荡的,当时暗暗谋划要逐步购置新家具新物品,充实整个家,或许这辈子就在这个家了。

新家离菜市场近,很方便,下楼就是热闹的街市,推销豆腐花、龟灵膏的叫卖声,常常会撩起内心


  ·西部散文选刊 37

 


的缒绻和安逸。商铺小店越来越多,裁缝、弹棉、修理、理发店、五金店、米粉店……各种生意红红火火, 浓浓的地方特色让城市生活充满古镇的诗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在这个房子里已度过了十六个春秋。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各路地产精英纷纷入驻藤州大地投资置业,县城东西南北都在拓展。我家房子所在的市场周围,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各种商铺小店自然类聚,有饮食一条街,服装一条街,果蔬一条街等,商贩云集,市场繁荣;不知何时起,摩托车、私家车停满大街小巷,我家所在的街道越发显得拥挤。家里又添一女儿,一家四口,家变得越来越狭小,家什物品却越来越多,供一套新房,换一个地方,开拓新生活成了日益紧迫的事。

经过考察思量,最理想的居住地应该是靠近江边,绿化好,有小区有物业管理的生活小区。果然想什么就来什么,在浔江与北流河交汇处东岸的住宅小区,刚好有一套房出售,135 平方,三房两厅两卫一厨,两个阳台,南北通透,宽敞明亮,房前屋后绿化带花草葳蕤,绿树成荫,鸟鸣幽幽。小区道路清洁舒适,又有鱼池、游泳池等配套服务设施,附近有体育馆等运动场所,正是理想的居住地。当即签定合同, 着手办理各种手续,经过一番精打细算,费了大半年时间完成装修,那是一场艰苦的“创新”劳动,也是一篇永不满意的“作品”。

当拉好最后一幕窗帘后,便开始搬家。

然而,这次搬家却是始料不到的漫长艰难,十几年积攒下来的物品家什杂七杂八、零零碎碎、瓶瓶罐罐,除大件请搬运工运送外,其他物品都是靠自己搬运,一趟又一趟,在取舍留存中竟费了半年时间。

俗话说,破家值万贯。搬家难,难在取舍。有些物品说没用,但料想有时候会用得上;说有用嘛!可能一时又用不上,甚至可能成古董,而那些可以预料将成为古董收藏的又是一大堆。书籍相片信件资料等也是杂乱成堆。我读书时期的、工作后购买的、儿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时的,女儿的各种玩具书本等等,都得整理出来,回忆一遍。从过年前开始,每一次周末假日都抽半天时间整理物品,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 “故事”装满小车运到新房子里存放。因新冠疫情影响,儿子延迟开学,成了这次搬家的得力干将。

终于就要告别旧家了,站在空荡荡的旧房间里, 百感交集,往事历历在目,一种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倍感伤心,似乎要与亲人告别。

我忽然觉得,人生只不过是一次次的搬家和迁徙的过程,从孩童搬到少年,搬入青春,搬到成熟,及至衰老,或者从幼儿园搬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搬到社会,及至到婚姻家庭……我们终究是要不断改进和适应的。

下次搬家又将往何处去呢?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38 ·西部散文选刊

 

 

 

 

 

 

 

 

 

 

 

 

 

 

 

黄盛后

 

 


一个周末,牙牙学语的女儿在杂物间拖出一根扁担,摇摇晃晃要学姑姑撩桌子下的玩具。看到这根老竹修制的扁担,我才想起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看我“当公家人”时留下的。扁担中间稍宽两头小,通身上下呈扁圆形,颜色微黄,光滑而坚硬, 是父亲平时“赶闹子赶圩常用来挑些小买卖的。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俯仰之间已过二十年了,期间也搬过一次家,我依然没有丢掉这根扁担。触摸这根刻满岁月痕迹的扁担,我内心思绪潮涌,仿佛触到了父亲的深情,触到了过往岁月的艰辛。

在我大学毕业出来工作的第三年,丹桂飘香,秋收硕果。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办公室电话:你爸来藤县找你,已经到藤县中学门口了。惊喜、意外竟让我激动不已,单位离县中门口约百来米,我立即冲下楼去。当我见到父亲的时候,父亲苍老疲惫的脸上满是自豪,他挑了一担家乡特产:半麻袋的花生,另半麻袋装着黑豆、绿豆、长枣等。热泪在我眼眶里打转, 我接过担子,足有四五十斤重。父子俩一路聊着往鸡谷山上的家里走去。他不停地介绍家里、村中的变化,还问我当记者有多忙,辛不辛苦。父亲已经六十

多岁了,一直是体弱多病,从老家到藤县约有三百多公里,中途要转好几趟车,且山路弯弯。父亲不识字, 也从来没有到过藤县,我只告诉过他,梧州继续往西去就是藤县。从家里到镇上、到县城,转车到贺州,才往梧州,然后再转车到藤县,一路奔波不说,他还知道打我单位的电话,父亲是如何做到的?

父亲是家中的老大,爷爷死得早,奶奶后来又改嫁。那时,父亲还不够十八岁,家里有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重担就落在父亲的肩膀上。

长兄为父。父亲说,那年头生活就靠肩膀担,他的担子特别沉重。进深山老林砍柴担柴、过西岭山背杉木扛木材、肩挑重担过湖南走江永……父亲做过很多苦活累活,吃过很多苦头,饥寒交迫之下,甚至带着弟弟妹妹们持碗沿村去要饭。后来,三个弟弟在湖南桃川当了人家的干儿子,妹妹也当了人家的童养媳,才暂时解决了吃饭问题,父亲得以暂时释放重负。因为年轻能挑担子,能干重活,邻近村的外婆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女儿,缺少男劳动力耕种,父亲主动上门帮忙,于是父亲和母亲就凑合成了一个家。后来,就有了我们兄弟姐妹八个。要养活一家十口人,


  ·西部散文选刊 39

 


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了。

好在父亲正值年轻力壮。村里一帮年轻人里,就数父亲最能挑重担了,日常挑水担柴百来斤,步伐从容,扁担悠悠,据说父亲能挑二百斤都健步如飞。

热血青年总是免不了冲动逞能的。有一年生产队里有一批化肥要从八步贺州运回村里,当时没有车拉,只能用人工挑回来,大队要按所挑重量计工分。父亲与同村一帮年轻人结伴同行,朝发夕至,走到天黑才到达八步,小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挑着化肥出发往家乡赶。父亲想多挣点工分,逞英雄挑了重担。由于路程实在是太远,所带的水和干粮不足,饥饿劳累,相继袭来。他们走走停停,担一段路程又歇息一会,沉重的担子终于还是把父亲压垮了,从那时起父亲就落下了肠胃病等病根。后来父亲忆起往事, 总是告诫我们要量力而行“轻担担倒山,重担压死”,父亲说。

也许是再也不能挑重担了,父亲慢慢留心学起了其他手艺,选择需要耐心和技术的活儿干。父亲说,这是挑轻担呢!

在村里,父亲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农民。

父亲是村里戏班子、醒狮队的鼓师。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跟着父亲去“唱戏”,父亲也乐意带上我,随村里戏班子到周围十里八乡唱戏“贺新岁”、

“闹元宵”。跟着父亲好处很多,人家知道我是鼓师的儿子,大过年的,免不了会给红包,还有吃的,一趟回来往往收获满满,羡慕死兄弟姐妹们了。也就是这样耳濡目染,我对击鼓有一些了解,戏里情节什么时候高潮要紧锣密鼓,什么时候平静要如敲木鱼,鼓声点点是领导,其他乐器应声附和,才能激荡出一场好戏。父亲还是戏班子里的领队,整个戏班子能不能唱好一台戏,父亲还是重担在肩。

父亲说,村里戏班子最喜欢唱有乞讨段子的戏, 因为演员跪着唱,声泪俱下,很多观众都被感动,情不自禁就会施舍行善,往戏台上扔钱扔物给戏里的可怜人,戏班子成员多多少少都会分得一些。在春节期间半个月下来,父亲往往收获颇丰,也就可以为家里改善一下生活,减轻负担。

父亲也是村里唯一的制作泥瓦的师傅。每一年村里都要烧制好几窑的青瓦,然后按人头分到各家

各户,留待起新房子时用。从赶群牛踏熟泥胎、堆泥墙、按瓦桶模具修制湿瓦,到一桶桶泥瓦晾干,收瓦装窑,烧窑十五天,围堰蓄水冷却,到泥瓦出窑,父亲都是技术负责人。而当中的基础工作制泥瓦桶,村里也只有父亲能做,重任又落在父亲的肩上。生产队里一到秋冬季制泥瓦时节,父亲就成了最忙的人,往往中午饭都是在泥瓦毛草房里解决。烧泥瓦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瓦窑烧红时的火候把握和窑顶围堰蓄水冷却的过程,把握不精准,往往烧不出青瓦。最后这段关键时间节点,父亲总是寝食不安,有时半夜会起来给窑顶堰池换水、烟囱排汽。而邻村烧制泥瓦时碰到的技术问题,都会来请父亲去帮忙,父亲会耐心讲解,并教会他们。明里暗里收徒,对方都会以留家吃一餐饭表示答谢,有时我也跟着蹭吃解馋一回。

此外,父亲在村里还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拳师,父亲还会制作铁犁、织簸箕等其他手艺。能者多劳,父亲总是忙忙碌碌地挑着担子,在风霜雨雪里挑起春夏秋冬,挑走岁月的艰辛,挑来了幸福和梦想。

随着兄弟姐妹一个个长大成家、出嫁,父亲肩上的担子逐渐减轻了。后来四哥参军入伍,村里敲锣打鼓送到镇上,父亲脸上无上光荣。而更让父亲骄傲自豪的是培养出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启程上大学的那天,家里请客放电影,着实又热闹了一回,还一路放鞭炮送我到镇上。四邻三村村民羡慕的眼光和夸赞的美语,着实让父亲又风光了一把,父亲终于可以放下重负了。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公家人”,有了工作,父亲肩上再也没有担子了。一根扁担挑点小买卖到镇上

“赶闹子”成了父亲人生的最大乐趣。

不幸的是,父亲在来看望我后的第二年夏天,一跤摔倒就再也没有起来,没有留下片言只语,更没有留下什么金银财宝,却留给我一个“子欲孝而亲不”的遗憾。

睹物思人,父亲一定想不到,他在上个世纪无意间留下的这根扁担竟成了我对他老人家永远的念想。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