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51061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大河故道/汪彤

点击率:1787
发布时间:2020.12.06

最初的起源,像晴天刺向大地的一把利剑,恒久

万年直插冰川,在青藏高原山涧,一束金色耀眼的光

柱久久揽着一座一座冰峰,嘀嘀嗒嗒,涓涓成河,汇

聚成川,于是一条自西向东奔腾的黄色巨龙,驰骋在

华夏大地。

最初只是微弱的叮咚,不知经历了多少时间的

磨砺,静逸过、欢畅过;包罗万象后平坦激荡过;东奔

西荡暴躁过、呻吟过,生命征程一路奔驰,从高原到

大海流经 5464 公里,曾被人们称为黄色的“浊河”,

而更长久的却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黄河的一次

次“变脸”。毕竟万年的事物,终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

变故,才能趋向于稳定和成熟。决口和改道,黄河像

一个人某一时某一段冲动的种种状态,生命无法克

制自我,也是生命过程真实的呈现。据记载,黄河下

游的决口泛滥达一千五百余次,大改道 26 次。于是

黄河故道也以三种状态呈现于世: “一种是荒芜的盐

碱地,一种是水草丰美的湿地,还有一种是尚存的河

道。”每当黄河决口灾难来临,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千万人的生命如草芥,流离失所。当灾

难过后,黄河故道便成了伤痛的纪念碑,即便如此,

黄河故道又在大自然的天然巧成中,在人类勤劳勇

敢的自发改造中,成为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观赏

性的地球家园大景观。

任何事物发生改变,都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原

因,黄河的决堤改道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

然而对黄河故道的治理,却是人类一辈一辈如接力

赛一样没有停息过的事情。古人称黄河为“一石水,

六斗泥”,远古那位头戴蓑笠、身披蓑衣的大禹,嵩山

的乡民们每次看到他,他的一双大脚都泡在泥水里,

他用一双脚丈量着中原黄河的每一寸土地。

那天,大禹治水路过家门,一声婴儿的啼哭高亢

汪 彤

大 河 故 道

43

俪人·西部散文选刊

清澈,大禹在雨中久久伫立,望着自家的屋舍,矛盾

而犹豫。一边是天下苍生因黄河泛滥背进离乡、妻离

子散、逃离奔走的苦难;一边是妻子温柔缠绵怀抱刚

出生的娇儿。伫立片刻,大禹终于头也不回,大步流

星奔向黄河的另一处豁口。风雨抽打在他的脸上,到

底是雨水还是泪水,他尝到苦苦涩涩的味道。然而,

这样义无反顾的决然,竟然是他生命中的定数。大禹

的妻子涂山氏女对于“三过家门而不入”到底承受着

怎样的心理压力,暂且不论。而大禹治理黄河故道的

方法,不用父亲鲧的“障水法”,而是召集百姓询问,

走访视察河道,并检讨父亲鲧治水失败的原因。大禹

最终用“疏导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

了九河,治理了黄河故道。而妻子涂山氏的心,也早

被英雄的疏导法疏平,她心里对大禹除了爱恋,更多

的是久久的仰慕。

中国抗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便是“花园口惨

案”。 1938 年中原的五月,应是牡丹争艳芬芳时节,

但日寇侵华的炮火隆隆不断,乌云笼罩着这片美丽

富饶的土地。 5 月 19 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夺陇海

线犯进,郑州危急,武汉震动。此时蒋介石政府竟异

想天开“以水代兵”,在离郑州市北郊 17 公里的花园

口,将黄河挖开一个大口子。黄河决堤,奔腾的河水

似脱缰野马迅速下泄,正值雨季河水暴涨,滔天巨

浪,澎湃动地,呼号震天,数十万百姓猝不及防,葬身

鱼腹。“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开幸而勉能

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

鬼,尽成流民……因之卖儿鬻女更是司空见惯……”

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无处安身,豫、皖、苏 3 省 44 个县

30 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一片汪洋。

然而即便黄河决堤改道,也挡不住日军进攻中

华大地的野心。历来“遇人不淑”似乎是躲不开的命

运,日军给华夏大地留下的伤痛,是中华历史抹不去

的伤痕和烙印。即便“花园口决堤”事件给黄河下游

豫(河南)、皖(安徽)和江苏等地的中国百姓带来深

重的灾难,黄河故道上的人们,却用坚强的毅力和决

心,一代一代守护这片土地,治理这片土地、助力一

条势不可挡滚滚东去的大河。

日夜不停奔赴大海是黄河的命运,是任何人和

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的事实存在。历来聪明的人类

总会选择顺应“天道”,在观察万事万物“大道”的规

律之后,总结规律,改变方法,适应自然,调整自然,

从而改变自然为我所用。在黄河故道上的人民,就是

这样用包容和宽容的心去接纳一条条故道、体恤一

条条故道、梳理一条条故道,直至今天,有了母亲

河—— — 黄河,及其历史遗存的种种形式的故道风物,

给了一条河种种不一样的生命存在形式。

昔日,站在河南宁远、商丘的土地上,会看到一

处处荒芜的盐碱地龟结成板。很少有人想到,这里曾

经流淌过浩浩荡荡的黄河。黄河改道后,河水本生带

有大量泥沙包括盐碱成分,这样裸露在空气中的土

地及易结成硬板土,草木庄稼不易存活。但是人们总

是向往美好,即便是被遗弃、被创伤,只要尚存一丝

精神,都会为追求美好而去努力。自古人们就用勤劳

和智慧治理盐碱地,因此如今不论是被改造的盐碱

地林场、稻田、还是水草丰美的黄河故道湿地,或者

黄河两岸风情线,都是被人类践行过的土地,智慧和

包容,使一代一代人不懈努力,创造了黄河故道处处

美景。

80 多岁的康心玉、翟际发两位老人,他们每天

散步的方向,总是向着黄河故道那边,那里有自己亲

手种的申甘林。人们想象不到, 111120 亩申甘林,是

1955 年民权林场规划的造林数字。那一年夏天,康

心玉 20 出头,从洛阳林校毕业, “回到家乡干好林

业,植树造林去改变那里的穷面貌!”是康心玉当时

心里的凌云壮志。然而到了黄河故道上的民权林场,

康心玉看到的土地和临近的兰考一样,风沙盐碱肆

虐,一片荒芜。但他毅然放下行囊,双手拿起铁锨,没

想到这一拿,一辈子也放不下了,即便到了 80 岁,每

次握着“铁锨把”,就会觉得心里更踏实。

“高栽洋槐低栽杨,柳树栽到坑里头,小口大肚

海绵底,三埋两踩一提苗。”这是永不过时的植树经

验。 1984 年翟际发决然给儿子翟鲁民选择了农场的

工作,孙子翟文杰在大学也报考的是园林规划设计

专业,毕业后毅然到林场工作,祖孙三代把青春和一

生都奉献给了民权的申甘林。而那条植树经验,似乎

是翟际发口中的“圣经”,他当着儿子和孙子,一遍一

遍不知讲过多少遍。虽然唠叨,但孩子们知道,老人

说着、讲着就是身体健康的标致,心里装着黄河故道

上的一片片树林,生命就会被另一种形式传承和延

续……

“民权县现在已成为让全国人民羡慕的‘中国长

寿之乡’ ‘中国健康小城’。黄河故道上的申甘林带的

‘绿色效应’不断惠及周边,现在的申甘林带成了旅

游观光胜地和‘天然氧吧’。”

有时候我想,一条河或许就是一种精神、一个理

念,他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伤痛过的记忆,也不光是如

今物质上的丰富,更多的是大河奔腾向海流的一种

不屈不挠的劲头和力量。黄河勇往直前奔向大海,黄

河故道上的人们也被一种精神引领着,永不停息的

追求生命中坚实和辉煌的梦想。

—— —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