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一年之末,学生归去,年味也渐铺陈开来。
桂中偏南之地,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庆余
年”。粽味清冽而又浓郁,清冽如那翠发的粽叶,一团
团、一簇簇,翠色欲流,熬出的汤水,是更稠的黛绿,
清香入脾入心。浓郁是去了皮的绿豆与腌制五花肉
的一夜缠绵,直勾脾胃。
割叶煮叶,糯米去皮,泡开绿豆,挑秸秆,配料腌
肉,烧煤球……奶奶样样用心,年过八十仍亲力亲
为。粽“如”其人,奶奶包的粽子,总是最紧实,最齐
整,最好看,也最好吃。桂处亚热带,气候本就不寒
冷,时至年关,早已温暖如春。十二月底,二十七八,
街上的人家,户户门前支起一口大锅,底下是烧得殷
红的滚圆煤球,锅里是冒泡沸腾的滚水,万事俱备,
只欠一“粽”。暖而丝丝冷的风吹过,吹旺了冒气儿的
粽锅,也吹热了盼丰年的洋洋喜气。割下的粽叶,总
要开水煮沸,再放入备好的凉水大盆,涤去它身上的
尘与土,在微风吹拂开的清水中,显出净的碧。由热
至冷的过程,加注了粽叶的韧,由韧,才能包裹住跳
脱的白糯米、黄绿豆与大块的肉条。绿豆、豆绿,在人
们眼中,绿豆总应该是绿的,那绿是夏天挥散炎热的
绿豆加海带,是杂粮点心、冰棒里的小绿点……反
正,绿豆总不应是黄的。但于桂而言,绿豆应“黄”。凉
水泡一夜,于渐冷的冬夜,分开绿豆的皮与核,露出
盈盈浅浅的黄,煞是可爱。五花肉的切与腌同样是要
讲究的,一粽配一肉条,肥瘦相间,每条似二指宽,长
约 15 厘米,佐以酱油、姜、腐乳,待之渐熟,肥的肉汁
淌于黄绿豆间,瘦的保留一份劲道、醇厚,相称得宜,
口感绝佳。
缠粽子时要压实了、压紧了,在熬制时方不至于
散了味儿。可粽子两头,这头压紧,那头便轻慢了。奶
奶却能于粽子两头之间把握得当,于松于紧之间见
出分寸拿捏的艺术。最外一层大叶,于上并列二小
叶,于其中后添一层中叶,大、小、中,总要处于合适
的位置,不能怠慢。瓷的碗,盛乳白的米粒儿,细细铺
开,拢于叶中央。糯米、绿豆、五花肉、绿豆、糯米的顺
序,是对称的艺术。缠绕粽子,有人用人造绳,有人用
张 玲
乡 愁 的 脉 搏
119
俪人·西部散文选刊
秸秆做绳。奶奶总是选择秸秆,我想,人造绳总不是
原生的,只有天然加天然的熬制,手工加手工的爱
意,才能合美。熬粽的大锅平时是不用的,煤气、天然
气也断是不取的。直径约半而不足一米的大锅配上
一小箱煤球,足矣。炉火映照的夜最为撩人,似淡而
浓的香,久散不去,被拨乱的心思如余烬收集,研磨
得如此细腻,滴滴答答,与青的汁水融合,一同流向
月的河。夜深花未睡,拨一炉枯炭未熄,加注一股清
开水,与时光静待黎明。
一翠叶、一碗豆,放入的也是包粽人的心与愿,
愿归家的人日绽笑颜,离家的人万事安康。桂不如粤
发达,也正是如此,在年关未过之时,许多母亲总是
不得不送儿往粤。记得少时,初六初七,伯母总是在
堂姐返粤工作的前一晚,包好一大袋绿皮粽子,让它
代替她陪伴身侧。堂姐每去粤,再见又是一年,作为
堂亲,不舍之情已满溢于心,更何况一个母亲。那,是
否一夜细雨敲青瓦,也将一个个母亲的爱意浇入煮
沸的粽水,透过渐黛的粽叶,融进了莹白的糯米、盈
黄的绿豆。故乡水仍怜,舟车万里难舍。一载三百六
十五日光阴,幸或不幸,谢或不谢?这粽伴那离家之
人身侧的光阴竟长得多,红豆也相思,见粽如面。粽
子耐放,冬日里隔时日拿出熬煮,再两两相系悬挂阴
干,可放整个腊月。正月浓时离分,喜庆之气未散,于
合欢之梦初醒,怅然解下绿粽一根,小锅清水正沸,
少顷,化作褐绿汁,绿还是绿,但已非黛绿,终究是粽
不如人。
绿皮肉粽,总是老少皆宜的。一根肉粽,约是成
年男人两个拳头的大小,男人能一次吃一整根,女人
呢,少一点,半根或多一点,再多的,许也是有一次吃
掉一根的。因为“吃粽子”,吾弟欢,还闹过一次“笑
话”呢!是还在读小学时罢,一次过年,欢因为忌口的
原因被禁吃肉粽,虽闹着求着要吃,终是不许。那天
大概是初三早晨,欢突然不见了踪影,这可把我们急
坏了,唤声震天响,找遍了他常日去的朋友家、小巷
子和小角落……还是不见不应。就在爸妈六神无主
眼泪欲流之时,邻居突然来“报”, “快去你家楼顶看
看”!好家伙!原来欢锁了楼顶的门,自己一人躲起来
正在偷吃粽子,真让人哭笑不得!现今欢已二十又
一,每每过年看到粽子,家人却还是拿这事逗他,最
后不忘感慨一句:吃粽太“认真”,两耳声不闻。
于湘求学四载,吃过几回湘地的粽子,总是不尽
如人意,食之味同嚼蜡,米肉分离,不喜,实在瞧不
上。依稀记得,学校卖粽子的小铺子,名唤“避风塘”,
卖肉粽、豆沙粽、红枣粽……只买过肉的和豆沙的,
其余倒记不大清。这肉粽,虽同为肉粽,一来个头太
小,不到半个拳头大;二来没有绿豆,肉也尽是瘦的,
没有肥瘦之得当搭配。叶不好、样儿不好、米不好、馅
儿不好,无一可取之处,愈吃愈是引起思桂之情。然,
或也未见湘之真味罢。家中带来的桂粽,总是人人夸
的。那是本科最后一个假期,收假之际,想着同学未
识见过桂粽之珍馐万钱,最后的机会,不辞辛劳带了
许多。一同学吃过后,用她的话来说,叫“惊为天人”。
六月去湘,归期不知。倘若迢迢千里无期,此地,
何时再相遇?愿这一口醇香,令君思即忆我。
年味浓,离人归,又是一年桂粽飘香时,采蒲裹
粽待归期。
—— —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张玲,系广西大学文学院 19 级文艺学硕士研
究生。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