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3033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生命本色/柳静林

点击率:2179
发布时间:2021.03.17

我想那青的天,白的云,在每一个季节,清晨和黄昏,像人生勾勒的五色彩谱,总会录下人生旖旎的风景,总会留下人生勾勒的苍凉。

北方的三月,又到了农耕的季节,土地经过上一年秋天的大平整,全都成了四四方方的大地块,五亩、六亩、七亩,最大的九亩,从几何形不成规则的小地块变成了大地块。地还是那些地,可农人瞅见那平整后的大地块,瞅在心上,喜在眉头。愁的是地块变大了,原有的小型机械像小型驼拉机、手扶子,都好像排不上用场了,一块地至少上百米长,七八十米宽,从地东头到西头,就凭俩只脚,感觉要走好长时间。小型机械慢吞吞的,感觉真的跟不上节奏了,地少的农户,还要赶季节打工挣钱呢?所以现如今的慢节奏跟不上高科技所带来的快节奏,我的小家就是介于那种快与慢两者转型之间皆力追赶的那种。这不,2020年的庚子春,防疫带来的种种困惑,自家小机械该收拾的也没收拾。存有玉米根的上一年的茬地,在新年过后的二月末三月初,田野里到处都是机器的“隆隆”声,石磙子的“吱纽”声。上一年遗留下来的塑膜在土地碾压之前就已经扯了,压过,耙过,在带上密齿耙,将玉米根和薄膜迂成堆。将回收的薄膜拾掉,玉米根,用杈挑宣了,弄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在焚烧得日子里,农人们都是半夜三更,有组织分批焚烧的,以免集中燃烧,灶成环境的大污染,等这些工序过了,就等着耕地的大型机械过来深松。

从村头瞅到村西头,还没有大型深松机过来,本队的,跑到外村深松去了。问了一下,说是得五六天之后了,可时间不等人,农事到了,一家比一家急,为这么点事,惶惶不可终日。终于有消息了,是外村的机器,挨上我家的地,有可能是下午,间或是晚上。心像上了发条绷得很紧,四亩地的干牛粪,还没摊开呢?

中午的饭局,狼吞虎咽,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给十八岁上大一因为疫情贻误在家的儿子做动员。“四亩地呢?下午要深松,拉下的牛粪干没摊开,你爸挣钱去了,咋办?老妈一人,干不了,就指望着你出力呢?”儿子一边瞄着手机,一边拨拉着饭碗里的面条,“走呗!我都上大学了,还让我干这活!”我一听,就火了:“大学生咋了?不吃饭了,只吃空气!啥活都要会干,只会纸上谈兵,连个农活都不会干,喝西北风去……”儿子不吱声了,发起了反抗似的对我颐气声指:“说走呢?还不快走!”锅碗瓢盆收拾完毕,一人一铁锹,骑上电摩,直奔地上去了,走时,时针刚指向十二点十分。

到了地上,不远处 ,深松机“轰轰”向东驶去了,到了八九十米外的东地埂,又“轰轰”折回来了,机器虽大,可转动却很零活,我瞅着渐行渐远的机器,心里越发的紧张,害怕赶不上趟儿,机器被人抢先占用。“儿子,要不到跟前看一下究竟,看啥时能挨上?不要错过地块了”,“老妈!你急什么呢?摊完了,再去看,这回子急,别急”。听了儿子的话,我只能乖乖地拿起了方锨摊起了粪,儿子使尖锨,锨把有点短,他边干边埋怨:“这锨把这么短,咋不拿个长点的”,“你没瞧见,这锨有拐子吗?其它的没拐子,摊粪甩不开。”我用的是大锨,儿子没干过活,他是配角。可儿子不当配角,他两只手紧握着锨把,撤上一锨,连洒带抖,粪沫便出去了,但洒得还是不够均匀。我是老手了,粪洒得匀且快,七八十堆粪,不到两个小时,都摊完了,我站在地里喘着粗气,暖风迎面扑来的感觉真是美妙,暖且凉快着。儿子捶着腰,脸上露着劳作之后阳光的笑。“老妈!走,去看一下,顺便把我送回家去!”一路过去,松地师傅和他胖胖的媳妇都见到了,我要了电话号码,她也记了我的,说,轮上了,会通知我的。

儿子送到家,我又折回原路,儿子干的活,我还得重新收拾一下,瞅一下时间,两点三十分,我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下午的太阳正浓,向东向右向左,一路驶过三条短街,大红的铁门,门把上的黄铜狮子,庄严地守候着紧闭的铁门。门前的菜地里,晃着白色的塑料蓬膜,膜底下,一片片葱郁的绿。感受春天,就得感受农村街道上除了植物以外的静,人们都去了田野。壮劳力都去了工地,村子里留守的都是妇孺。第三条街,终于有了人影,在街道夹空的一块空地地埂边,两个土黄的老翁,短茬贴了皮肉的花白胡子,满是折痕土黄的脸,他们坐在凸起一条垄的地埂上,吮吸着纸烟,有一搭没一搭地拉着闲话,旁边停着一辆用钢管焊接加宽加长的骡车,辕上套着一匹黑身子唇白尾巴梢由黑渐白体型壮大的骡子,车上装着一头怒目圆睁,用犄角抵着栏杆的黄白花公牛。起先还以为是骟了的犍牛呢?仔细一瞅,牛的胯部有水囊一般大的阳性睾丸,猜想到了,这就是人们口中传说的“种牛上门服务”。和骡子并驾齐驱外辕还拴着一头纯黑色的公驴,本地话称“叫驴”。两个老翁,一位是本队的;另一位,戴着黑昵子礼帽,身材高大,花白胡须。我的到来,戴昵帽的老人马上对着我自我介绍了起来:“我在新城子大队,今年七十二岁了,这辆车是我的,车里装的是小种牛,家里还有比这更大的一头,你家养母牛吗?呀。养几头?”我一听,老翁在探话,可我也惊诧于他的岁数,这么大岁数了!那么大的牛,他一人,怎么装上去的,新城子离这儿好远,四条腿的骡子得走多长时间?一连串的疑问,冲击着我的脑电波。“这么大的牛,你这么大岁数,是怎么将牛装上车的,万一牛抵你呢?”老人似乎有威屈和无奈,神色有凄凉转向兴奋。

“我这么大岁数,干这个,不要笑话我,老伴死了好几年了,地儿子种去了,儿子买楼买车,把积蓄全花光了。孙子叫你一声爷爷,十块八块的拿不出,脸上挂不住呀!”老人诉说着,我和村里的老人在边上听着。

“那你这车,谁组装的,看上去造型很独特,后面的车帮,放下去就是一个结实的踏板,牛可以踩着上去,设计得很好,谁给你焊接的!”我的心里脑里全是疑问,老翁咽咽唾沫,用右手撑一下帽沿,说得兴致更高了。

“我找了年轻的焊匠,用废旧兰拖的轱辘,前架子搭配起来,焊了这辆车。中途,焊匠娃子也焊得不耐烦了,想撂挑子,我不行,我说,干事得的有始有终,开动你的大脑,一定能干成这活,那年轻人在我的坚持下,终于焊成功了这辆造型独特专门装牛的车!”老人深深叹了口气,重谋一条生路,对于七十岁的老人,真的太不简单了。

我惊诧于老翁的创造力,本应休养的年龄,却被生活所迫,老有所依,都成了空话,农村的老人,哪一个不是竭尽全力活着呢?

“那牛砸过你没有?太危险了!”

“咋没有!去年受伤了,牛一头砸在腰部,险些把老命送了,还住了十几天的院呢?要不是合作医疗,我付不起医疗费呢?”老人叹口气,大义凛然,小有情怀。在生命这条弦上,可以读懂他的沧桑和无奈,他是在拿命赌呢?

老人在等对门的人家,有约,可是人有事不在家,我看见那头种牛眼球憋得似乎要翻出来,把它长时间绑在车上,已经不耐烦了。我到地上,收拾了儿子遗留下的残局,就骑电摩回家了,路过,老人在,牛车也在。

下午四五点,想到地上看个究竟,自家的地啥时候能轮上,路过,牛车不在,老人也不在。街道上有两三个人,还是本村的那老翁。“大伯!那老人和车呢?”“走了!”

怎么样!跳了吗?”邻家嫂子马上接过了话茬:“你说怪不怪,那头种牛看不上那头发情的母牛,试了几次,它都不跳,旁边有头不发情的,它硬要跳,把老汉气得!”

“还有这事,真是小看了牛,看不上,听起来有点可笑。”我第一次听说这事。

“俗语说,骡马比君子,牛也一样,对上眼,才跳呢—!”大嫂欲犹未尽。

“那老翁呢?”

?“老翁向人家要五十元钱,人家不给,你牛都没跳呢?人家凭啥给你呢?最后,老翁装上牛,骂骂咧咧地走了!”

我的心隐隐疼了一下,那么远的路,老翁白跑了,回去,还要缷车,喂牛喂驴,又有谁给造一口饭呢?

松地,终究挨到晚上十二点了,两口子都在地上,女人戴着头灯,手里拿着北斗测量仪,绕着地走一圈,面积就出来了,最小的地块四亩。她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医院报修的冷藏车,男人走哪儿,她开到哪儿。她男人开着那庞大的松地机,也叫灭茬机,来来去去,来来去去,一天不知要跑多少遭。问了一下,从早上六点上地,到晚上十二点,除了吃饭时间,整整十八个小时。“你们真拼哪!人能吃得消吗?”白天,我见过她男人,四十出头,两鬓斑白,一脸倦容,倒像五十岁的。

“不干,咋弄呢?买机器,办证件,差不多花了三十万,账还没还完呢?又没手艺,地又少,孩子大了,不拼,又有什么办法呢?松地,就在这几天,不这样干,挣不到钱。”

我盲莽莽撞撞,感觉自己像一只把头藏在沙子里的驼鸟,世间事,曲曲折折,好多都是我们想不到的,只有自己亲眼见了,经历过了,才能明白一二。生命的本色,一直都是在努力拼搏啊!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