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51119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范村梅谱/叶 梅

点击率:1844
发布时间:2022.07.20

南宋时,有了一本品梅的奇书。

这是有史以来以文字对梅全面的记载,因写书人住地为江南石湖范村,故名《范村梅谱》。作者在书中称,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吴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尽得,随所得为之谱”。

那写书人便是南宋名臣范成大(1126-1193),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对梅满心喜爱,满是怜惜,开篇便道:“梅,天下尤物。无问智贤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从他的《梅谱》中可以得知,梅这一尤物已经穿越时代,经历了繁华盛世的大唐之后,到得宋朝之时,天下人没有那不爱梅的,对梅的欣赏无可争议。范成大描写道:“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可见当时一些风雅之士,必在闲情逸致之间摆弄些瓜果菜蔬,但必先种梅,其他的花可有可无,都无关紧要,而梅则是多多益善。

这也是他自己的心境。

他晚年辞职还乡,居住在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本,后来又购下南边邻舍王氏的出租屋七十间,全都拆除,治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与梅”。他将买下的房屋拆了平整成土地,将其三分之一栽种了梅树。当时的梅花在江南一带已是品种繁多,花色不一,范成大将那些梅花品种全都搜集齐全,栽种在他称为范村的土地上。他在修身养性的时光里,一边悉心照看梅花,一边将范村梅花的生长记录为谱,流传后世。

范成大的栽梅为“雅植”,这两字由他亲笔书写。

他的书法了得,清新俊秀,典雅俊润,与他的诗文在当时一并负有盛名。范成大善书,多受母亲蔡夫人影响,而蔡夫人却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对范成大的诗书,后人多有评价,明代王世贞曾在《弇州山人稿》中称范成大:“归隐石湖时作即诗。无论竹枝、鹧鸪、家言,已曲尽吴中农囿故事矣!书法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圆熟遒丽,生意郁然,真是二绝。”

用王世贞的话来说,范成大回到家乡所作的诗跟他所种的梅花一样,品种繁多,但大都写的是农家田园之故事,他的书法又在苏轼、黄庭坚,甚至米芾的笔法之间,既圆熟而又有生气。或许,他笔下的郁然生意恰是来自他对农事栽种的熟稔,所以深得百姓所喜爱。人们传说,范成大与陆游性情相投,同在成都为官时,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范成大每每当场挥笔书写,孰料那落在纸上的墨迹尚未干,街上的士女便已争相传诵,并被乐府传唱于弦歌,被人们题写素屏团扇之上,爱不释手。

范成大于五十四岁时所书《明州赠佛照禅师诗碑》,名噪一时,虽然此碑后来遗佚,但现仍有宋拓本藏于日本东福寺。

他的“雅植”并非故作风雅,而在于满腹诗书。

幼年聪慧的范成大十二岁时便遍读经史,十四岁时开始创作诗文,后来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读书,十年不出。范成大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开始为官,他登进士第,数次出任地方官员,从州守至制置使。曾在今浙江丽水、宁波,广西桂林,四川成都,江苏南京等地做过不少好事,修复堤堰、兴修水利、建桥梁修古迹,还大力提倡减税、罢科籴,赈饥民、济贫乏,他一路为政,兴利除弊,不遗余力,是一位好官。

最令后人称道的是他不辱使命,作为泛使出使金国一事。

乾道年间,宋孝宗即位之后,为收复北方失地,发动北伐,但由于措置失当,将领失和,宋军兵败宿州,不得不与金国重新签订“隆兴和议”。在新的和议中,金国做出了一些让步,但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等依然延续之前的“绍兴和议”,带有屈辱色彩。主战派虞允文任相之后,奏请宋孝宗,建议派遣泛使到金国去更改受书礼仪和要求归还河南宋朝皇陵之事,宋孝宗深以为然。但此次出使,显然是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一语不合,或许就会惹恼金国人而丢了脑袋,朝中官员有的不能胜任,有的根本不敢前往。虞允文推荐李焘和范成大二人作为使者人选。那李焘是史学典籍《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撰者,却是才高胆小,吓得忙私下里找到虞允文,说这次前去,金国肯定不会答应我们的要求,而我们若是坚持,那就只会是以死相争。丞相你这是杀我呀。

话说得可怜,李焘躲过了这场使命。但同为读书人的范成大却是豪气满怀,慷慨就任,宋孝宗见他这番模样,也不由得感慨,说他气宇不群。

范成大抱定必死之心,来到金国首都中都(今北京),朝见金国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大义凛然,并当场递交国书。金世宗大为震怒,因为按照之前的礼仪,还有很复杂的程序,其中就含有对宋代皇帝的轻慢之意,金国太子完颜允恭恼羞成怒,拔剑就要当场杀死范成大,武士们也一个个就要扑向范成大,而范成大屹立不动,毫不畏怯。后来还是经越王阻止才作罢。他回到会同馆后,有一金国的小吏悄悄告诉他,有大臣主张要将他长期扣留,范成大遂作《会同馆》一诗,诗中明志:


万里孤臣致命秋,

此身何止一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

休问羝羊解乳不?


忠义爱国,正气浩然。范成大出使金国,虽然没能完全达到预先的愿望,但在金国朝堂上不辱使命,临危不惧,就连金国的君臣们也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坚守气节,昂然而归。《宋史》对范成大出使金国一事评价甚高:“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范成大阅历深厚,他在多年为官生涯中南至桂广,北使幽燕,西入巴蜀,东薄邓海,熟知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对民生疾苦了然于心,他在《后催租行》中借老农之口说道:“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岐两分首。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可谓字字泣泪,却在无尽辛酸和冷隽之中。

出使金国归来后,范成大写了一本《揽辔录》,记载了他出使金国一路的所见所闻,反映了北方人民的疾苦和悲愤。他亲临其境,感触痛切,所写的诗行完全不同于当时南宋其他诗人对中原情景的想象,若用当下的文学评价而言,则是当之无愧的“非虚构”,如《青远店》《州桥》《双庙》等。“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此诗为他过汴京时所作,短短几句以白描手法,将失去故园的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及悲苦跃然纸上,表达了对议和不战的激愤失望。而今读来,仍能感到一腔热血爱国情。

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现存于世的诗有1900余首。钱钟书曾在《宋诗选注》中谓之:“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评价可谓中肯。

清代石韫玉称他:“达於政体,使不辱命。晚归石湖,怡神养性。”范成大晚年回到家乡苏州石湖,修身养性,还专心做了一件事,也就是写成了《范村梅谱》。

范成大酷爱梅花,本是当时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晚年回到家乡苏州石湖后种梅、品梅,号称“石湖居士”,他悉心建造的梅园,精心栽种的梅花成就了他的《范村梅谱》。这部著作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梅花专著,文字清新,富有韵致,不仅有花色品种的记录、梅花的栽培传述,更有对梅的格调之初创。是一部对于我国梅花的绵延、梅花精神的培育有着启蒙意义的专著。

《范村梅谱》中记载了梅花品种12个,如“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百叶缃梅,别有一种芳香,比常梅尤秾美,不结实。”“早梅花,胜直脚梅,吴中春晚二月始烂漫,独此品于冬至前已开,故得早名。”“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奇品。”“绿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还有官城梅、消梅、鸳鸯梅、杏梅花、蜡梅等。

从《范村梅谱》中可知,“符都卖花者……冬初折未开枝,置浴室中,熏蒸令拆……”即折梅插瓶宋代已盛行,那时的花农已摸索出催花技术,为了早些卖出梅花,挣得好价钱,于初冬梅花含苞待放之时,便剪取梅枝置于热气蒸腾的浴室中,这样含苞之梅就早早绽开了。

范成大也写到从前的古梅,称:“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幸得知音,范成大尝试会稽移植十本,一年后花虽盛发,苔皆剥落殆尽,尽显生机。他自有分析,水土不合者不变移,因会稽与苏州接壤,故土宜或异同,古梅才与此地相宜。并说凡古梅多苔者,封固了花叶之眼,惟鐻隙间始能发花,花虽稀而气之所钟,丰腴妙绝。苔剥落之后,则花发仍多,与常梅同。

四方为官,广闻博见的经历让他用笔从容,《梅谱》中随笔记下好些梅之奇古趣事。他写到离成都二十里的地方,有一株卧梅,偃蹇十余丈,气势昂然,相传为唐物,谓之梅龙。好事者载酒游之。此外,有一清江酒家,有大梅如数间屋,傍枝四垂,周遭可罗坐数十人。后来被任子盐运使买了,当作了自家的凌风阁,后来又进一步建筑一个很大的园林,谓之盘园。

因对梅的喜爱便有了梅的故事,更有了对梅的品格之探究。范成大一生以梅为题写了170余首诗,清新妩媚,别有风韵。如《霜天晓角·梅》: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范成大晚年在石湖写下《梅谱》《菊谱》等,田园风华,芳香其中。后人对范成大的评说如云,其中包含对《范村梅谱》的评价也极盛。“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范成大《梅谱》的后序是这部书的点睛之笔,他首次将对梅的欣赏提升为品韵、韵致和品格、格调。而他出使金国的气节,抚贫哀农的仁慈,也都在对这品格的领悟及行为之中。

或许可以说,从《范村梅谱》开始,从远古而来的梅,不仅让人看到了她姣好的模样,嗅到了她清雅的幽香,还悟到了她的精魂。

她不再仅是山野间的一株植物,她与中华民族的气脉相向而行,融为一体。

——选自《江南》2021年第6期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