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082758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刘淑云散文小辑/刘淑云

点击率:1587
发布时间:2022.07.26

生活即艺术


拜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对于我来说是心灵的洗涤与品味的升华,尤其在文章《杭州宣言》中让我深深体会杭州之美是怎么被创造、被守护的,让我才明白曾先后三次去杭州是对艺术的一种践踏,匆匆那年未曾感受到杭州西湖之美。

十月西湖之行,缘于《文化苦旅》,细细回味只能说置身于杭州西湖的生活即艺术。

十年前第一次去杭州游西湖正值旅游旺季,人山人海,汗流浃背,领着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也不曾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回想起来记忆中最深的感受只剩下拥挤。唯一欣慰的是儿子那年写了一篇小文,用单纯的眼睛记录这样的西湖....

五一假期,我和妈妈去杭州西湖,西湖水光潋滟,非常美丽。我和妈妈坐在一条大船上观赏风景,西湖的水非常清澈快能看见湖底了。温暖的太阳照射在湖面上,湖面像金子一样耀眼,山的倒影、树的倒影,随着微微的波浪在里面荡漾。轻风吹过,湖水泛起道道波纹。远处的山仿佛浸在乳白色的烟雾里,凉亭边上的水草像正在嬉戏的小孩。船到终点,回首西湖美景,正如诗人苏轼所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十年后细读儿子的描述正是我此行看到的西湖美景,我贫乏的内心无法用文字描写此情此景,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眼中的西湖是人间的世外仙境,而十年前的我眼里没有风景只有困乏拥挤,究其原因,现实的疲惫生活过早迷离了我的眼睛,十年后的今天放下一切包袱的我才能真正感受生活中的艺术,其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来自内心的映射。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徜徉在西湖湖畔,想像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怎样忙忙碌碌指挥西湖蓄水功能;在“苏堤”走走停停看看,感叹大文豪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怎样彻底拯救了西湖,怎样写《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在断桥徘徊,流连忘返,想像白蛇娘子与许仙在西湖宜雨宜雪的断桥邂逅时唯美浪漫.....更加深深体会余秋雨先生在《杭州宣言》中“离开了自然生态之美,什么文化都不成气象”的内涵。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人生。内心幸福的人看远处是艺术,近处生活也是艺术。


云南之旅

——我还是感觉幸福更多


生活中的意外和不如意,远比你想象中来得突然,一场说走就走的云南之旅没有意想中的诗情画意,惊恐万状之余让我深深体会到旅游安全归来是一件多么幸福幸运的事,憔悴不堪的担心之余让我更加体会到作为母亲面对孩子受伤后的种种情绪起伏与心痛,从而七彩云南在我眼里顿时黯然失色。

当一个人心情受冲击时需要缓冲地带与缓冲时间,静下心来想想云南之旅,我还是感觉幸福更多。


古城故事

来丽江之前曾看过一篇文章中写道: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身临其境于我而言丽江就是茶与咖啡、音乐与梦想、古韵典雅的浪漫情怀,漫步在古香古色的小巷深处,空中悬挂着七彩的油纸伞,仿佛诉说着清新淡雅婉约幽香的古城故事……

四方街幽深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道路两边,门窗栏栋、斗拱飞檐大都雕刻着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的花纹,“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墙壁上玲珑的花草郁郁葱葱,小桥流水潺潺,耳闻玉笛铜箫的悠扬,或黄鹂栖翠柳的鸣唱,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

然而自古以来清新淡雅脱俗与涂脂抹粉珠光宝气是背道而驰的。

丽江古城也不例外,过渡的商业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对古城古迹文化的保护,古城内局部区域过浓的商业气息淡化了丽江原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喧嚣与浮躁不遗余力充斥着整个古城,晚间的四方街笼罩在鼓吹喧阗、人声鼎沸的气氛中。虽然红灯笼的倒影随河水飘荡,约约绰绰,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但早已显得格格不入,偶尔走过咖啡音乐酒吧,撕心裂肺的“摇滚”掩盖了抒情悦耳、淡雅清新的民谣,传说中的大兵小屋简陋的土墙边拥堵着形形色色的人群,纷扰着世俗之外的大兵小屋……


珍惜幸福

我儿子剑桥在文章《何以幸福,唯有所好》中有这么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古人所追求的幸福更质朴,更简约,身居陋室、一箪食、一瓢浆,欣然乐之,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为什么幸福呢?也许真正对幸福有所追求的人,其必定是超然于物外追己所好之人,因为其中所能带来的幸福,早已逾越名利地位等其他因素,故经济、环境早已不足道矣。

正如儿子剑桥所悟幸福生活的真谛,我想漫步丽江古城应该就是古香古韵超然脱俗的另一种幸福,然而途中的小意外扰乱了我的心情,虽心疼儿子受了点小伤,但静下心来更加深深体会生活中的种种幸福与幸运,一次次旅途平安回家、一天天平静安稳地过去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去理解去体谅身边过分的人和事,去遗忘一些不愉快的境遇,从平淡简单的日子要更加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


七月梦幻之旅——青海湖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这样写道:“旅行的好处在于可以暂时远离日常生活,还不必承担平日里琐碎的责任。”去年七月的青海之旅于我这半生简单生活的人来说就是这样的缘由。

年轻时去过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感觉桂林山水甲天下确是名不虚传,此生最喜桂林;前几年再游风光旖旎的海南,秀丽的三亚,那里“一湾椰影三面海,水琼天碧处处花”,让我流连忘返,一冬天去了两回。

然而在青海最美的季节--七月,约好友去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地方,我在朋友圈只能写下这样的话表达内心的震撼与感动:“让我说什么,让我怎么说,我的文字只能低到尘埃里。教我想什么,教我怎么想,我的内心只有返回少女时代……”


梦幻油菜花

青海湖最美的,莫过于环湖千亩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一路远眺车窗,初进入青海湖周边时油菜花星星点点、三三两两,似黄非黄、似绿非绿,我想这属于油菜花开初期的少女情怀的羞涩未展吧。再行几十公里,渐入眼帘的是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夹杂着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激情澎湃的我们——三位中年妇女赶紧让司机师傅停车,迫不及待的我们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赞叹不已……一阵香风飘过,黄海蝶舞、沁人心扉;捧在手心一朵朵小花黄色可掬、灿灿袭人;三个好友心领神会、相视而笑,此时无声胜有声。一阵阵清脆的的铃声打断了我的梦景,一队呼啸而过的骑行者成为湖边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诗画青海湖

这样的湖,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见,之于我的心动只能是一见钟情的诗画爱情故事。行走于青海湖畔,怎么也无法形容湖的颜色,湛蓝、淡蓝、湖蓝、蔚蓝、碧蓝,通通不确,“青”字更贴切富有诗意,而一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味,感受“青”更单纯更悠长……我们坐在湖畔草地上,两个好友在聊着过往,我不由得思绪万千,深信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日月宝镜变成青海湖的故事,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唐王赐给她思念家乡长安时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当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不能释怀思念家乡的感情,泪如雨下,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地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

于我而言青海湖只能是神话。

当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保持一颗单纯的心远比任何财富与地位重要,这世界远比想象中的宽阔。


做饭那些事儿


真弄不清楚自己到底哪儿得来的自信,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信心。对于做饭更是认为肯定比学高数简单,既然高数也能学懂,做饭应该是小菜一碟。

多年来,一直以为自己做饭也OK,其实不过是沉浸在自己的幸福想象中。这些年老公无论我做什么饭都夸赞不已,并且儿子从小到大不吃别人做的饭,每次我工作忙没时间做饭,托亲戚送饭给儿子,儿子就会说:“我还不饿,等等我妈给我做饭呀……”弄得每次亲戚都很为难,劝说半天,还是没用。我只能硬着头皮得罪领导赶紧回家炒菜做饭,儿子吃得津津有味。我暗自庆幸自己手艺不赖。

后来朋友来家里聊天,我做饭给朋友吃,朋友看我做饭的过程忍不住开玩笑说:“就这技术还硬留我吃饭。”品尝“美味”后更是感叹:“就这厨艺你儿子还不吃别人做的饭,奇葩!”朋友是个直爽开朗的人。我对自己的厨艺半信半疑。

老公回来后我就拿做饭的事儿与他探讨,老公很坚定地说:“色香味俱全,浓淡合适,我非常爱吃你做的饭。”第二天老公还叮嘱儿子夸妈妈做饭好吃一定要说得具体详细,如果只说菜做好了,等于没有尝出味道。我对自己的厨艺信心倍增。

老母亲过生日,我想我也奔四了,从未在这个大家庭做过饭,给姐姐们帮忙炖羊哇,姊妹们也很少见过我做饭,既然我主动出手,她们也是想品尝一下我的手艺。羊肉炖好了,真心想孝顺一回,赶紧铲到盘子里上桌,转身进厨房再帮忙上别的菜,当我端上另一盘菜时,只听姐夫大声说:“哎呀,谁炖的羊肉,甚味也没有。”“我炖得呀……”我笑着说。“谁说没味儿,可是炖好了,炖肉不能咸盐太重,淡一点才不损羊肉的原汁原味。”老公边解围边端起羊肉盘子到自己边上,等我坐下时,我看他再没动其他菜,把一盘羊肉吃了精光,连汤都没剩下。我真弄不懂我到底厨艺怎样。

有几个相处近二十年的朋友,一直想邀请到家里吃饭。发出邀请朋友们欣然应允,我从早上开始酝酿最拿手绝活,烙饼,挖了一盆面加牛奶加水,一会面多一会水多,根本控制不了三人以上的烙饼。两个朋友到来,三个人差点儿笑岔气,一个朋友带来一锅炖好的肉和一壶油,另一个朋友带来各种各样凉菜,两个朋友估计我中午做饭有点问题……朋友看到我和面的样子,笑了半天,说她先讲个故事:“从前有个年(傻)女子嫁了婆家,婆婆嫌弃年女子连饭也做不了,年女子她妈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就指挥年女子做饭,年女子挖了一盆面,她妈说加水,年女子倒得水多了,她妈又说加面,面又加多了,她妈又让反复加水、加面,差点把半袋子面加完,吓得婆婆赶紧认可年女子会做饭。”听完故事三个好朋友笑得坐在地上揉肚子。

后来朋友们只要请人吃饭就会调侃:“可有胆子大的人了,挖上一盆面就能请人了,被请的人自带油和肉……”

慢慢才悟透,老公夸我厨艺好,是他不想有一点点打击我的付出,用心良苦;朋友宁愿带着炖肉来吃饭,她们在意的是我的热心热情;儿子等我做的饭,其实是等妈妈的一种陪伴……


追梦不问年龄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节班会主题活动课让我至今难忘。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理想,80年代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羞怯,甚至自卑的,小时候的我在班里属于活泼开朗、自信阳光的学生,当老师提到理想一词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明白其深远含义,只是模糊的一种对未来的向往,并且第一个举手响亮地发言:“我要当作家,写小说!”话音刚落,同学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大部分在偷笑。

上中学了,常常沉浸在自己构思的小说中无法自拔,写了很多少年不识愁滋味强说愁的诗歌,同学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我起了个外号:刘半农,一喻诗人刘半农,二喻酸文假醋。

上班后,我仍然坚信自己要当作家,有好友嘲讽我:“你这是农村女子穿着裙子喂猪了,不接地气。”虽作家没当成,倒是从事了近二十年的文字工作,也发表了几十篇工作论文,总算接了地气。

尽管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也没有实现自己的作家梦,但追梦的心从未变过,独处时常常梦游在自己想象中的故事里,旅行时的美景也会想象成为故事的背景设定,工作之余更多的精彩是一种春暖花开、紫丁飘香的世界。

美国有位作家这样写道:“年岁有加,并非暮年,理想丢弃,方堕暮年。”青春不只是年华,追梦不惧年龄。追梦进取压倒苟且偷生,心有乾坤,不问前程,胸怀丘壑,无畏后路……人生有梦,海阔天空!


又见童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见一年一度的“六一”,四十多岁的中年仍保留着一颗童心回忆着童趣,生活也许会似童话般的美好……

在物资极度贫乏的80年代,“六一”儿童节,拥有一双白球鞋是标配,搭配一件白衬衫蓝裤子是顶配,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开运动会,项目特别简单,有两个项目是我儿子上小学没有的,速算和穿针,具体来说就是跑100米,跑在50米处算几道数学题或把针线穿好,然后带着跑到终点,跑得速度加上得分高低依次得奖。小伙伴们大张旗鼓玩三天,奖品也就是一根铅笔一个小作业本,再给每人发一个混糖饼,在当时吃饼子那是奢侈的事情,当年的小伙伴们总是没来得及品尝饼子的味道就吃得一干二净,从而为我留下了永远馋饼子的后遗症,我半生已过仍感觉自己最爱吃的东西是混糖饼子,对我来说无论走到哪儿,总要买上几个饼子。尽管如此,但那时小小少年喜悦激动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的童年最大的缺憾可能是缺吃少穿,吃得简单穿着单一,但孩子的天性却是简单快乐的。上学的书包,多半是用旧衣服改成的一个方布袋子,能够背的那种常见的黄绿色帆布书包的那是村里特别有钱的人家,上课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几乎没有任何作业,因为作业本也有限,一学期只有两个作业本,写完就没了。更没有任何玩具,除了天然的小石头我们自己制作类似四四方方八块碎花布的沙包,下课放学玩得忘乎所以,在六一儿童节这天虽没有任何礼物,但也没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困扰,更没有以分数论英雄的名次,在一种极自然的大沙滩小河旁不计时间地玩耍。那个时候小学生下午三点放学,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有沙坡、小河、树木、鸟语花香,一路走一路玩一路笑,有时一路打闹。打完架也像平常一样,第二天碰到继续玩闹。

那个时候最流行的阅读是小人书,偶尔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大一些的孩子带着我们这些不识路的小孩子进城,大概身上也只能带两块人民币,饼子与冰棍是每个孩子进城的必备礼物,再花一块钱看一场录像,我记得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少林寺》,剩余的钱会买上几本小人书,内容基本上是抗日战争。从小喜欢小说的我面对匮乏的阅读资源,只能把小人书反复多次阅读。让我现在仍然记得清晰的那次借书经历,大概三四年级的样子,邻居的小孩拿着厚厚的小说《薛仁贵征东》,我羡慕不已,又借不到,万般无奈忍痛拿一分钱硬币换取借阅一周,此小说几万字的长篇,我囫囵吞枣也没有办法看完,时间到了,邻居家的孩子无情要走了小说,当时的遗憾塑炼了我看书必买书的习惯,要踏踏实实阅读,自由自在品味小说情景。唯一记得小学四年级时写的作文《孵小鸡》,不由自主想起那时农村家里老母鸡被大人抓住卧在鸡蛋上的不情愿,二十多天过后,敲蛋壳小嘴露出来时那种情景……

那时候村里富有的标志是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记不清是小学几年级的时候,邻居家买回来一台电视机,全村子的人去看,家里地方太小,只能放在院子里看,黑压压的人群安安静静盯着一台12英寸的屏幕,兴趣盎然……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聪明的一休》,每天上学放学哼着小调,那时候的我常常领着一群女孩子,编着故事情节,让小伙伴扮演着各种角色,自己每次演着主角,用泥捏各种道具,教小伙伴说台词,现在想来我当时是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的大咖,也曾那样过瘾……

时光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没有改变心的初衷,那里珍藏着最美的往日时光。熟练地当大人太久了,放下一切,保持一颗童心听着童年的歌谣,回忆着年少时光,心头不自觉地温热,眼睛都会闪光……


冷眼观年


生活总是不可能叫人处处都满意,过年也一样,陋习余温尚存。

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渴望过年,等待那一串串红色的小鞭炮,揣在缝制并不合身的红色小袿袿兜兜里,数星星般数着...从腊月十五后妈妈就开始忙碌张罗过年的味道,蒸一锅开花馒头,点着红点点,一出锅吃上一两个;在炕上擀豆面,散发着浓郁黄豆的一把一把子豆面现煮现吃的那种滋味,早已随风飘散;用兑子捣米糕现蒸素糕,挖上一勺红糖拌匀吃,小时候的我常常弄不明白是红糖好吃还是米糕有味道……久远的过年记忆还是停留在过去那个缺衣少粮的岁月,越长大越孤单的我感觉回家过年,始终没有什么意义,年味儿也没了,对过年的期盼,也渐渐淡了。

成年后每年过年感觉大部分人盲目陷入一种热闹的假象里,物质生活上升带来的过年过渡的浪费,并非真正意义文明生活的热气腾腾,小地方仍保留原有物质贫乏时期过年的慢节奏,亲戚们聚会上的种种陋习依然唱着主旋律,或者会有奇葩亲戚问奇葩问题或者面对烟雾缭绕、酒味弥漫的氛围,凡此种种.....亲戚间低质量交往,会给你制造一种忙碌的假象,浪费的是你原本可以提升自己的宝贵时间。

看到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新年,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最高赞的回答,竟然是,年会酒局。细思极恐,让人怕的不是酒,而是丑陋的酒桌文化。让我更恐慌的还有没完没了震耳欲聋的烟花炮声,以及烟花爆竹燃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之燃放后残屑带来的严重污染。让我欣喜地看到呼和浩特首府“禁燃令”效果显著,除夕夜PM2.5浓度同比降低6%,春节期间首府烟花爆竹残屑明显减少,同时也确保了空气质量。

还有一个多年打着孝顺的旗号的陋习我们习惯叫“点纸”,其实也是祭祖仪式中最重要的事情,传说如果过年不“点纸”,生活在阴间的祖先们没钱花,从来没有人能找到这种神说的佐证,我想是为那些愚昧无知找借口。而我们所看到的,是基层干部从腊月二十几开始上山,到坟地周围防火,大年三十更是严防死守。

过年最深的体会是累。我的女朋友们大部分是贤妻良母。小年刚过,三五小坐,聊一聊过年感悟,怎一个“愁”字了得,承一个“累”字圆场,想做传统意义的好媳妇儿,就要擦洗揩涮拾掇,不善烹煮擦洗的我讨厌这样的过年,我的好友Ch这样调侃我:“你要以某人的婆婆为教训,好好练厨艺,将来剑桥娶回媳妇儿好好给闹整的吃,不然就靠讲道理、弹钢琴、写文章体现你亲人呀?[偷笑][偷笑]在当婆婆的资格上,忽然觉得所有的技艺都抵不过厨艺[呲牙]…”无言以对,暗自偷笑!

学会做个敢于尝试向传统陋习挑战的人,更要做不断挑战改变自己的人,敢于接受新思想的人,相信这样的人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落后。

我的大家庭基本上是一个进步的家庭,年的陋习虽没有彻底剔除,但每年都会革弊祛陋,文明的过年仪式不拘旧制,小小外甥女儿的春节:教妈妈滑雪(挣了10$),参加father and daughter ball(父女舞会),用自制黑盒子架上手电筒做“光的距离与密度”实验,还做了寿司和面条。我的一位只上过三年小学的姐姐在家庭聚会上语出惊人:“男人进步,全家进步。”当然也难掩墨守成规的瑕疵,固守自己的人生态度原地徘徊,生生将幸福生活拒之门外。

春节期间我仍然在追《知否》,剧中明兰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每年过年都是流逝的岁月,无需回头看去年怎么过年,而是怎样进步过年,祛陋留精,学着断舍留。

生活需要仪式感去丰富,过年也是一种幸福生活的形式,却不要让过年成为生活的牢笼枷锁;过年不仅仅是肥酒大肉浑浑噩噩,也可以清茶淡饭走走转转;长时间亲人不见面,利用过年聊聊天叙叙旧,打打牌看看书,一本书一杯咖啡也是过年,悠然自得见海见山……

——选自西部散文网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