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910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牛牯嶂上寻牛牯(外一篇)/赖创枢

点击率:1875
发布时间:2022.07.26

在广州市增城区的北部山区里,有一座名为牛牯嶂的山峰,它海拔1084.3米,是增城第一峰。远看这山雄伟险峻,壁立如削,像一条雄壮的公牛。增城地方言一般把公的叫做“牯”,把母的叫做“嫲”,所以就叫这座山为——牛牯嶂。

儿时就听说过牛牯嶂的传奇故事了,传说牛牯嶂山上的很多石头是由牛牯变成的,还传说八仙之一的女仙何仙姑就是在这里修炼成仙的。何仙姑是增城人,而牛牯嶂又是增城的最高、最美的山峰,所以神仙们都在这里授法于何仙姑,也在这里考法于她,要她在牛牯嶂的众多山石里,找出一块由牛变成的石头,并将它变回活牛,期限为一天,如超时的话就说明她的资质和慧根有限,不能成仙。

考法那天,何仙姑在牛牯嶂山上不停的转,不停的找,眼看太阳快要下山了,还没有一点头绪,急得她满头大汗,再找不出来的话她将与神仙无缘了。紧急时刻,她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她把自己变成一头孤独无助、迷失方向的小牛,小牛在山上不停地哀叫,像无助的小孩找不着回家的路。没多久,真有一块石头翻动起来,牛牯现形,朝小牛走来……何仙姑顺利通过仙力考试,得道成仙,而牛牯嶂又因此传说而坐实山名。只是现在山上不知还有没有神仙,但山顶上经常云雾缭绕,那些石头看起来像在云端飞行一样,让人有腾云驾雾,仿入仙境,飘若如仙之感。

春天里,牛牯嶂山上的野生杜鹃、映山红等山花瑰丽绽放,吸引人们上去赏花观景。只是上山的路不好爬,一般人很难爬不上去,原始的山路蜿蜒盘旋,崎岖陡峭,有些地势几近直角,根本就不能爬,要横斜过去,手、脚甚至屁股三处并用才能保持平衡,借力于旁边的石头颧木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上挪。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路,只能靠前面的人凭记忆上去探路,确认后再下来领我们走。这是一次艰险的旅程,也是一次考验的旅程,有些人还没爬到一半就打退堂鼓了,因为这样的旅程太吃力了,让人精疲力尽,进退两难,双腿发抖,叫苦不迭,真正尝试到了寸步难行的滋味。而我是不管多么艰难都要爬上去的,因为我要上去寻牛牯,觅仙踪。

还没上到山顶,就满眼都是怪石嶙峋、造型奇特的石头了。这些石头像石狮、石狗、石羊、石象、石熊、石麒麟、石猿猴等,黑褐色、暗红色、灰黄色,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像人像物、千奇百怪的石头或坐或卧、或蹲或站、或走或停,每一块石头都似有一个神话故事,让人幻想看到的是一幅《清明石山图》。据介绍,牛牯嶂上面的石头形成于燕山四期的地质年代,距今几亿个年头了。这些奇特、致密、坚硬的花岗岩石历经亿万年的风化、剥蚀、冲刷而形成了现在的形状。

在山上清澈的山溪里,看到很多精灵活现的小鱼,也不知道它们是游上来的,还是飞上来的,我们都历尽艰辛才爬得上来,而它们或它们的祖先是怎么上来的还真让人费解。而我还在溪底的石头里看到一条蚂蝗(水蛭),它正悠然自得地附吸在一块石头上,这是我到城市生活三十多年后遇见的一条蚂蝗,小时候在农村的小沟小圳里,到处都有蚂蝗,只要水一响,这些蚂蝗就从四面八方游过来,穷凶极恶地咬你皮吸你血,让人心生惧怕。现在的农村,因为使用了过量的农药化肥,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使得像青蛙、螃蟹、蚂蝗等很多的水生动物基本都无迹可寻了。小鱼和蚂蝗为什么要在这里生存?是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独特吗?它们应该是在山下受尽磨难,为了逃避人类污染,为了找寻生存空间,历经生死考验而逃上山来的吧?我想,因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问题,这些物种或许多年后只能像山上石头一样,成为人们的记忆或传说了。

上到山顶后,环顾四周,有一览众山小之势,更有“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在这山连山、峰叠峰的群山里,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形态和特色,每座山都有它的历史和传奇。而牛牯嶂更是雄伟、险峻、石奇、花美,每处都鬼斧神工,让人惊叹。山上开着美丽、素然、苍劲又不失娇艳的山花,每一朵都像是一个花仙子,迎风飘荡,活灵活现。这些花白得干净、粉得可人、红得耀眼,不管瘦岭潇风、艰难险阻,不顾春风秋雨、酷暑严寒,照样开得气定神闲、热情奔放。这些花与山下的花相比,少了妩媚和俗套,多了孤傲和清劲,相信也只有在这神仙道场、人间净土里如诗所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一样,才能开出如此惊鸿的鲜花了。

在牛牯嶂顶上,我四处行走,一边感受这里的空气、景色,一边不停地寻找,寻找一块由牛牯变成的石头,传说中如果谁能找到其中一块,并把它唤醒,那将有可能与神仙相会了……


儿时的荔枝美味


小时候物质匮乏,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好像种的粮食都永远不够,能填饱肚子实属不易,更甭说想吃荔枝龙眼之类的水果。不过,在我们村对面山的半山腰,就有一棵独一无二的荔枝树,此树有上百年历史,树冠宏伟、枝叶茂密,远看如一把巨伞,把半个山腰笼罩。这棵荔枝树,据说是解放前下边村一户大地主家种的,当时他有权势及社会地位,是以选到非常好的荔枝品种。此树耐寒耐热、抗旱抗潮,历经百年风雨浸淫,屹立不倒。

每到荔枝花开时,米黄色的花粒挂满枝丫,气息微香,像有成千上万把伞合围整棵大树,又像一块块刚出炉的面包,招来蜂蝶无数。这些蜂蝶各忙各的,不争不抢,不打不闹,忙而不乱,辛勤耕耘,嗡嗡作响,像是一曲大合唱,唱响春天的主旋律。花期过后,荔枝果像一粒粒米粒,排列整齐地镶嵌在枝丫末梢,颜色逐渐由黄转绿。那段时间由于是梅雨季节,雨量充沛,加上间歇性的春光灿烂,荔枝果粒像充气气球一样日见膨胀。

当荔枝果由绿转红,树的主人便用带刺的藤条绑住树冠,由地面一直缠到枝干分岔处,像一位浑身烧伤的病人,有谁想爬上去偷摘绝无可能,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只能望果兴叹。只有等主人家收摘完荔枝后,我们才有机会爬上树枝寻找漏摘下的荔枝,小女孩不敢爬树,只能在树下的草丛扒看,寻找漏捡的荔枝。

我们在树顶上飞来扑去,身轻如燕,把之前未摘干净的荔枝尽揽怀中,不管上面有多险,树枝多嫩,只要发现荔枝,都会成为我们的囊中之物。危险只是一个名词,永远比不上荔枝的味美,只一阵功夫,就能把树上所剩无几的荔枝扫光,每人都有所收获,胆大眼快手快的则多很多,也会分几粒给树下的小女孩。大家一起分享这人间极品——荔枝的特殊甜酸味,消热解暑,生津止渴,令人神往,奇妙的美味无法形容,令我们终生难忘。

当我们还在树下美美地品尝时,小伙伴达精已悄悄爬上树梢,准备第二轮“搜刮”。他小时候体质较差,体弱多病,反应较慢,每回总是摘得最少,记得那回只摘到两颗,他舍不得吃,他有三个妹妹,他必须要摘到三颗荔枝回去,保证能够给她们一人一颗。他从树顶端的东到南、西到北,来回两圈。其实,经过我们地毯式搜索之后,荔枝树基本上已无漏网之鱼,因为我们那时候恨不得把每片树叶都翻过来倒过去一遍,绝对为会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但他有金睛火眼,还真找到了一颗荔枝,这颗荔枝在树的正顶端偏南一点,这时候是晌午,朝这边看的话太阳刺眼,所以大家把这颗荔枝给漏下了。达精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也怕别人跟他抢,他经常因为手脚慢抢不过人家,所以经常吃亏。这一次,我一定要摘到它,谁也不许跟我抢,它是我的,我要给我小妹吃,她出生到现在都没吃过一颗荔枝,我可怜可爱的妹妹……

由于树顶的枝丫大小,加上也达精太过紧张及技术不好,导致他从几米高的树顶摔了下来!经过几重树枝的阻挡,还是重重摔倒在地,甚至将地里砸出一个小坑。只见他呼吸困难,满身泥土,脸色灰白,双目紧闭,浑身软绵,看样子快不行了。大家顿时惊慌失措、大呼小叫,有人赶紧跑下山去告诉他家人。不一会儿,只见他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女儿,背上背着一个女儿,后面还追哭着一个女儿,一路飞奔上来了,叫骂声、哭闹声响彻山坳。他妈妈上来后,边骂边哭,也不顾忌什么,撩起上衣,露出两个葫芦瓜般的奶袋,一只手挤,一只手装,装到一掬,便往达精的口里灌,并往头、脸及身上擦,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擦,直到挤出来的是血也不肯停下,把达精擦得浑身透红。他终于呼出一口气,慢慢睁开眼,把刚才死死攥在手里的三颗荔枝,依次放在三个妹妹手里,笑了笑。还真是神奇,他妈妈的方法竟然救活了他,还不用上医院,过两天又活蹦乱跳起来。

若有人问我,今生吃过什么东西味道最难忘?“儿时的荔枝味”,我肯定说。现在增城的乡村,到处都是荔枝,有些还价格不菲。致富后的达精,每年都叫我回去,到他的荔枝园吃荔枝,他的荔枝园有几百亩,品种也出奇的多,然而,我始终无法品出儿时的那般美味。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