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1436816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大漠传奇 ——记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王建霞

点击率:1988
发布时间:2022.08.15

这是传说中魔兽一样的大水湾村——黑风口。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在一派绿色的包围中,高高飘扬的红旗非常醒目,成为万绿丛中靓丽的一抹红。

一物降一物,黑风口4460亩荒沙被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几十年的奋战与拼搏,变成了绿洲。2014年初春,榆阳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建设“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纪念馆”,所有的历届治沙连女民兵都到齐参加了建设启动仪式,激动得泪花闪闪。

展览馆院子中心是一队姑娘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雕塑,带头的一位姑娘高举红旗,后面是人力车,几位姑娘猫着身体,拉的拉、推的推,再依次是肩扛铁锨、铁锤以及背沙柳的姑娘。这就是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姑娘们当年的治沙精神。

翻开历史,榆阳区曾经是“水草丰美,牛羊塞道”的肥沃之地,后来因为战争和气候变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演变为沙土和丘陵沟壑地区。以明长城为界,榆阳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七沙二山一分田”,荒凉萧索,穷山僻壤。全区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只占1.8%,荒沙面积达570万亩。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黄沙压田又埋房,沙进人退走他乡。”群众在荒凉、贫穷、孤绝的环境里饱受煎熬。

1974年4月,响应党中央“向荒沙草滩进军”的号召,榆林县补浪河公社组织了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54位未婚姑娘,成立了长城姑娘治沙连。她们以“洒尽浑身千滴汗,誓叫沙海变绿洲”的誓言,在长城沿线上的补浪河公社省不扣村的大水湾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始了搏战风沙的艰难创业。

创业的艰难难以想象,54位姑娘,八间柳巴庵子成立了队部。办公室、技术指导室、库房、灶房占去四间,剩下四间坐着也挤不下。部分姑娘借宿到离连队最近的村庄省不扣生产队,剩下36位每9人挤一盘不大的土炕,睡觉人挤人动不了身。这样的日子一直到第二年盖起新柳巴庵子,才解决了住宿困难。

柳巴庵子是用沙柳捆成把子搭建成房子的样子,然后抹上黄泥。这样的房子除了隔风称不上房子,冬天冻,夏季热,雨季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衣服、被褥常遭水灾。一到下雨天,姑娘们在屋子里就忙开了,洗脸盆、吃饭碗全用来接水。天一放晴,附近沙梁上盖满了能拧得下水的被褥、花衣服,荒凉的沙漠五彩缤纷。这样的情景,别人听起来都觉得心生凄惶。

住宿艰苦,伙食更寒苦。粮食和蔬菜都是姑娘们从各自家里带来的康面、糙米和腌酸菜。因为家里都不宽裕,姑娘们带的粮食有限,大多是腌酸菜和晒干的酸菜,每顿伙食只能水煮酸菜勾点面糊充饥,过节吃一顿炒土豆丝是最奢侈的。这样的生活,姑娘们从没有觉得苦。就这样长城姑娘治沙连从3辆架子车、40把铁锹战荒沙开始,硬是在条件极其恶劣、工作极其艰苦的荒漠中扎下了根,立住了脚。“沙漠治理不好,我们就不能心安。”这是治沙连女民兵共同的心声。

连队先后共有14位连长、2位指导员、380名女民兵参加了治沙连。第一任指导员王连芳17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女民兵连唯一的共产党员。刚成立治沙连时,,她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先清理一夜大风恶作剧吹送在门口挡住出入的积沙,然后到耕地抢救苗木。因为害怕损伤庄稼和苗木,她们跪在地上,像挖珍宝似的双手把埋压住苗木的沙子刨开,挽救一株一株苗木的生命。还得用洗脸盆、小簸箕、枕头套、褡裢、外衣当作工具把沙子运送往耕地的远处。风沙天气日日上演,“苦差事”天天反复,风季的日子几乎都耗在做这样的“无用功”上面了。姑娘们的双手皴裂肿胀,血肉模糊……风沙折腾了两三年后,不知不觉削弱了,省去了倒沙子、抢救苗木的苦活计。

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黄河中游沙漠每年以125米的速度南移,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5亿吨,对人类的威胁骇人听闻,防沙治沙工作迫在眉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毛乌素沙地被列为该工程的重点项目,榆林地区被列为重点建设地区,位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县被列为重点工程县之一。按照“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榆林县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工程(1978-1985年),重点营造灵榆、长城边缘等防护林带工程建设。榆林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全世界肯定,国内外声言:榆阳治沙是一个世界性的奇迹。

女民兵所做的一切,正是奇迹的一个缩影。一代一代女民兵推沙梁,垫盐碱滩地、挖壕、做马槽井、修农田,积青肥、翻地、栽树、种庄稼、搭障蔽、固风沙、造林种草、管护林草、养猪养羊、种桑养蚕......每天有做不完的活。她们有的五六年不回家过年,有的几次推迟婚期,寒冷和身体超度透支,她们年轻轻的都落下了妇科病和难以根治的风湿性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根。张爱列把自己的三位女儿相继送进了治沙连;席永翠一心治沙,九次拒绝提亲,同龄人的孩子都四五岁了,她还想着等治沙完全胜利后再结婚,最后在被别人称为“老女子”的压力下,才相中对象,可又三次推迟婚期。她还先后把自己的妹妹、孙女以及外甥女和两个侄女送进了治沙连;胡世莲把自己嫁给了大水湾村,还把女儿送进了治沙连;第11任连长边兆芳因无法兼顾家庭......

长城姑娘治沙连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潘生清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获得了诸多个人荣誉。1982年12月,时任连长潘生清代表治沙连出席了中国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团中央的候补委员,还参与访问了日本。1983年3月,潘生清出席了兰州军区民兵“双先”表彰大会。

联合国环境专家鲍尔先生在考察完连队的治沙成果后,惊叹地跷起大拇指说:“奇迹,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榆林民兵了不起,人人可以到撒哈拉沙漠当治沙专家!”著名作家路遥曾经来到女子民兵治沙连采风考察,动情地说:“这里有一种特殊的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种特殊的精神,就是治沙连精神的魂。”

1985年,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连队陷入低谷,有的人提出把治沙连的财产分了,把树砍了种地。当时,与风沙搏斗了六个春秋都没掉过一滴泪的潘生清,面对一群要砍树的人放声大哭,喊道:“谁要砍树就先砍我。”治沙连的树木保了下来,但连队不得不面对解体,队员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她们早已把连队视作自己的家,离开时,她们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场面催人泪下……

1992年,当人们都把目光投向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万没想到,不是姑娘们离不开大水湾,而是大水湾离不开姑娘们。大水湾七年无人管护,风沙又一次来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招来8位初中毕业在家务农的姑娘,组建起了新的连队(后来陆续接收新队员,回到了54位的原数)。新任连长王春莲是长城姑娘治沙连第七任连长。8位新女民兵传承治沙连的吃苦精神,当年种草320亩,种植农作物100亩,打成功沙漠中的第一口多管井。治沙连姑娘创造了一个奇迹!1993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为治沙连授予治沙英雄女民兵连的荣誉称号,连队的名称由建连时的“长城姑娘治沙连”更名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

这一年,兰州军区在榆林举行地方经济建设现场会,治沙连新老女民兵积极参加表演,军训本领发挥得非常出色。军区领导赞叹不已,称赞:“你们胜过野战部队的正规连队!”同年,中共榆林地委、榆林行署、榆林军分区共同研究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向榆林市补浪河乡治沙英雄女民兵连学习活动的决定》。也是这一年,第七任连长王春莲、第八任连长思瑜霞、队员马金梅被批准入伍,成为治沙连走出的第一批女兵。

从1974年建立至2020年,治沙连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5条,修引水渠35公里,打机井36眼,种植畜草900多亩,花棒等沙生植物450多亩,种植经济林、扩叶林各300多亩,栽植樟子松3000亩,柳树和杨树35万株,治理荒漠1.5万亩,架设电网15公里;新修水泥、柏油路10公里;养鸡2000多只、养羊440只,新增农作物面积200亩,年产粮食4万多斤。连队治理荒沙面积扩大至14400亩,固定资产达到2990万元。

在这场制服荒漠与开创绿色生命搏击战中,一代一代的治沙连姑娘们用无私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担当精神,在人迹罕至的毛乌素风沙口开辟了2万多亩“人为沙漠绿洲”,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她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乐观向上、无私奉献、持之以恒、创新进取”的艰辛付出,成为了全国治沙中闻名的榆阳精神。

2016年7月29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顺利开馆。成了榆阳区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励志的教育实践基地。

2017年8月3日,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播放了《榆林女民兵治沙连坚持治沙43年万亩沙漠变绿洲》的纪实报道,央广网、中国文明网转发了报道。2019年4月16日,央视1套综合频道、13套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均播放了《女子治沙连·势叫沙海变绿洲》的报道,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女子治沙连与天斗、与地斗的大漠传奇。

一种时代精神成为榆阳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人团结奋进。建设家园,共建辉煌。


王建霞,榆阳区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榆阳区政协特邀文史员,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会员、榆林市长城学会会员。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