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50846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庄稼人这样活/罗叶超

点击率:1543
发布时间:2022.11.23

我听爷爷讲,我家祖籍最早是陕西省绥德州,后迁徙到府谷县古城乡罗家沟村,至于哪一年迁居到准格尔旗,为什么迁居,不得而知。因为那个年代祖辈人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这些家族发展史也就无从考证。

爷爷说,他的父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去世后,准格尔旗这地方还不允许汉族人建造墓地,因此,曾祖父、曾祖母埋葬在了罗家沟。那时候,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我的爷爷好长时间也没有回罗家沟去祭祖,也没有给老人坟头上添土。坟在哪儿?至今是否存在?不得而知。我现在只记得,每逢年过节,爷爷端着一个木条盘,木盘子里放着一小盘馒头、油糕,一碟肉,一碟菜,有时还有一小盘苹果,一包饼干,半瓶酒等,走到附近十字路上,先点燃三炷香,点燃三张黄纸,叩三头,敬香纸,敬饭菜,敬酒,这就是祭祖。至于爷爷的四个儿女、六个孙子,很少祭祖。因为在准格尔旗境内没有祖坟,所以晚辈们也不懂得什么是祭祖。

农历2002年3月4日,我的爷爷悄然离世,坟地就在我家房后不远的坡地上。至此,我家在准格尔旗才有了祖坟,晚辈们这才懂得了祭祖。

农历2013年9月16日,我的奶奶去世了,和爷爷合葬在了一起。

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我也慢慢懂得了,祭祖是家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逄年过节,我和爸爸在十字路祭祖。后我和爸爸每年在清明节、过年时节回老家祭祖。

祭祖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家风家训的延续;同时,树立家族的远大理想,凝聚人心,激励晚辈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朝着祖辈既定的方向,团结奋进。

2000年正月,我回到了老家,和爷爷奶奶住了四五天。我磨着爷爷给我讲述了准格尔旗罗氏家族的家谱,记录了下来。这是我对罗氏家族世系传承的一点了解,当然,还需进一步增补和完善。

爷爷告诉我,罗氏家族祖祖辈辈都是老实本分的种田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亲眼目睹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准格尔旗在很久以前是一个草原,荒无人烟。清朝后期,由于国衰战乱、灾害饥荒、人口增长等原因,汉族人从中原地区一批一批迁居到这儿,开荒种田,还可以养猪、养鸡、养羊、养牛,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

1980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为了增产,开始垦荒。大量的草地、林地遭到了破坏,土地沙化逐年加重,一到春天,黄沙满天。农业生产出现了恶性循环,真是越穷越垦,越垦越穷。到后来,连年大早,草地沙化,牛羊基群膨胀,牛羊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直到1998年,农村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政策,政府鼓励农民植树造林,减少牛羊基群,并对农民的林草地给予了补贴,农村的生态环境才初步得到了遏制,并逐步得到了改善。到了现在,农村林草茂盛,碧野千顷,绿波荡漾,景色宜人。古人讲,人只能顺天,不可以逆天,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老家在沙圪堵镇榆树塔村,这里是典型的砥砂岩区,土地贫瘠,士质沙化,缺雨少水,只适宜植林养牧,不适宜垦荒种田。可是种田是家乡人的一首永不疲惫的老歌,唱了一年又一年。

春天来了,从农历二月开始,我家就开始扛着铁镢,到地里刨茬子,主要是刨玉米茬、向日葵茬。刨完茬子开始刨粪,刨头一年积攒下来的猪粪、羊粪、牛粪,还有秸秆肥。粪肥是个宝,种田少不了。到了农历三月初,爸爸开始拉粪,用驴车、马车、牛车把粪肥拉到地里,倒成一个个小粪堆,再用土盖住。谁家的粪肥多,收成一定差不了。后来化肥被广泛用在了农业上,农家肥逐年减少。

春天最早种的是油籽和豌豆,大约在谷雨前后种。立夏初就开始种玉米,种向日葵、黑豆、黄豆;小满过后就可以种土豆、种谷子、糜子、黍子了。夏末就可以耕地种荞麦了。

中国农业传统是倒茬种,一般不宜重茬种。耕地前,爸爸先要把粪土用铁锹均匀地撒开,妈妈撒化肥。爸爸耕地,妈妈点种子。耕地使用的是畜力,工具是铁犁。史书上介绍,铁犁从汉代就开始广泛使用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爸爸耕地完成之后,再用木耙耙平耕地。土豆、向日葵、玉米、豆子、油籽、荞麦是用人工点种或撒播;我家一般是妈妈播种。谷子、糜子、黍子、油籽用木:耧播种,使用畜力。通常是爸爸一边播种,一边拉着一个石轮车弋,让石轮把耧沟碾实、压平;这样做,是为了使土地平实、保墒,种子容易发芽,出土苗旺。到了小暑、大暑,我家主要农活是锄田。使用的是铁锄。爸爸、妈妈一般是一边破苗、留苗,一边锄地。第一遍锄地是为了破苗、留苗,疏松土地,土壤通透,让农作物扎根放苗。第二遍锄地是为了培根、锄草、除害虫,疏松土壤,保墒。主要农作物一般锄两遍次要农作物锄一遍;‘有的农作物如果是刚锄了草就下了雨,草又长旺盛了,那就还得锄第三遍。

立秋之后,一般不锄地了,这段时间可以种秋菜,如白菜、萝卜、蔓菁等;再晚一些可以割草,主要给羊进行冬储。豌豆、油耔也可以收割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庄稼长势正旺,颗粒饱满:各种瓜果也熟了,香味弥漫。放眼望去,田野里金浪翻滚,色彩斑斓,景色宜人,美不胜收。

到了寒露,就可以收割玉米、向日葵、糜子、谷子、黍子。到了霜降,就可以收割荞麦、豆子,刨土豆,拔萝卜、白菜。收秋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小孩子也给大人帮忙。玉米棒一般码成墙,让风吹日晒,等到次年春天脱粒。向日葵在打谷场晒干后,大人小孩用木棍敲打脱粒。荞麦、谷穗用人工脱粒工具——连枷捶打脱粒。豆子、糜子、黍子、油籽需铺在打谷场,爸爸赶着驴,拉着一个碌碡,转上一圈又一圈,来回碾压。用铁叉挑出秸秆,用木刮板把粮食刮成堆。等刮风时,再用木锨把果实扬到半空,借助风力把叶子、粒壳吹走,和粮食分离,这叫“扬场”,是一个技术活。收藏粮食时,我妈还要蒸糕,庆祝丰收,敬天敬地,感谢大自然给老百姓的恩赐,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土豆从土里刨出来,直接入窖;土豆怕风吹、怕冻。

立冬之后,农活少了,相对来说,农民比其它季节轻闲了;如果牲畜多,爸爸仍然闲不住,尤其是冬季羊产羔子,需要细心照料。

这时候,奶奶和妈妈可以安闲地坐在家里,缝鞋帮、纳鞋底,或者是做棉袄、棉裤。有时用高粱秸秆缝蒸篦、缝锅盖。

到了大雪,天气变冷了,我家开始杀猪、杀羊、杀鸡;二爹身壮,胆大心细,做活儿利索,当然他当屠夫。这时候家里的生活真正改善了,因为吃上了新粮食,吃上了秋菜,吃上了肉食。这个季节是农村人娶媳妇儿、聘闺女的旺季。借答礼的机会,爸爸妈妈可以走亲访友,畅谈叙旧。

农历腊八过后,农村人开始购买新衣,加工粮食,置办年货。过了腊月十五,就开始做年饭了。生豆芽、做豆腐、蒸糕、煎糕圈、煎麻花、擀豆面、蒸馒头、压粉条、卤猪蹄、切肉片、切肉馅、蒸米饽饽、做炒米、做茶点等。过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整拾家具、打扫家、刷家、擦玻璃、糊窗户。忙得不亦乐乎!

有些东西自己做不了,必须去集市买。爸爸赶着车去集市买对联、买花炮、买挂面、买醋、买酱油、买调料、买烟、买酒、买蔬菜、买干点。妈妈和二妈去集市上买衣服、买鞋、买针线、买煤油、买窗花、买卫生香、买蜡烛、买年画。春节,农村人风俗主要是走亲访友,招待客人。新的一年,酝酿新的希望,大人娃娃喜气洋洋。

农村是一个基础产业,是一个求生存的产业,不是一个致富的产业。农村种地,种了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农民还不富裕,还需要其它产业来补充收入,如牧业、渔业、林业、副业、商业等。

农民经营土地时间长了,对土地确实有感情。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如母亲对婴儿的感情。这就不难理解,年轻人愿意进城生活,而老年人不愿意进城居住。

如今的农村,得益于“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破房、旧房拆了盖成新房,土路修成了水泥路,路边栽满了松树,高压线架到了井边、坝边,自来水全部入户到家。

居住在农村,其实挺舒服。没有喧嚣、没有紧张、没有压抑,只有宁静,只有自由,只有悠闲!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环境幽雅。

田园生活其实很有乐趣。既可以种蔬菜、种花、植树;还可以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兔。闷了,可以去树林散步,听鸟儿唱歌;烦了,可以到池塘河坝去钓鱼或赏花;饿了,可以去菜园摘菜吃,到果园摘果子吃;精神了,可以去田里劳动。

生活在原生态的农村,人就是仙。没有太大的欲望,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沐浴阳光雨露,呼吸清凉空气,畅饮甘甜泉水,不也是一种满足、一种宁静、一种快乐吗?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