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511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草原的芬芳——野韭菜花(外一篇)/葛连光

点击率:1434
发布时间:2023.05.10

人们都喜欢游名山秀水,赞美青松翠柏;而我偏偏喜欢游绿色草原,赞美那绿油油的嫩草鲜花,特别喜欢满地生长的野韭菜花,它才是真正的草原灵魂,草原的芬芳。

2020年7月下旬,同学聚会,去了一趟锡林郭勒大草原。在蓝天白云的穹顶之下,像铺满大地的绿绒毡毯,天然绿色,原始肥沃,满地生长着粗壮的野韭菜,开着银白色的小花。它清香沁脾,招人欣喜,也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调料,它是广袤草原上的灵魂,草原的芬芳,也是各种牲畜的美色食品。

锡林浩特南山上,漫山遍野都是它的身影,布满大地,野生韭菜出奇地旺盛,它长着碧绿、细长的叶子,开着鲜嫩鲜嫩的银白色小花。在早晨红日的照耀下,馨香四溢,芬芳诱人,缤纷多彩的环境让人难以忘怀,如诗般浪漫,如画般美丽,你体会到了“天穹压落,云欲擦肩”的那豪迈和洒脱。

韭菜之所以“野”,想必是没人去施化肥、撒农药,更没有污染的毒水灌溉吧?韭菜之所以“野”,一定是顺应了天时地利,任凭草原狂风骤雨,骄阳烈日,冬季严寒封冻,野韭菜们长势才毅然辽阔,任凭这些物华天宝由着性子地,自由自在地轮回着,才成为草原上的一霸。

微风卷绿浪,草原暗花香,赤橙青蓝紫,韭花白茫茫。锡林浩特南山韭菜花,那只是零星地绽开,可草原上的野韭菜花成片地开放,不用寻找弯腰釆摘就是了。用手轻轻一捋一大把,野韭菜花浓郁的味道瞬间直钻鼻孔,那可是人工种植韭菜花不可比拟的。很多种叫不来名字的野花开得热烈奔放,丛丛簇簇自成形状,白色的居多,粉红色的次之,纯红色的点缀。这干挺的小花即使干了也不掉花瓣,是插花的绝好材质。笑声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同学们激动得翩翩起舞,伸出手来轻抚那洁白的花儿,闭上眼睛,用整个心灵去感受,让它们随风儿在掌心划过,一阵又一阵;用整个呼吸去感受,让那些芳草的气息,随着风儿从鼻息飘过,一阵又一阵。

大家心里都贮满了爱,只是自己已失去付出爱的能力。世界一直充满着爱,因为我们热烈地爱着这个世界,深爱大自然,深爱那原生态的美景,爱那美得纯粹的事物,就像我们曾经爱得纯粹的青春岁月。阳光是干热的,清风是怡人的,草原特有味道,闻起来是那么地沁人肺腑。

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深深打动了。整个心灵和大自然交流了情绪,因为我被诠释了,因为我在草原如诗如画的晨色中,放逐了人生,放牧了心情。这就是我心灵的草原牧歌。那种美,让我热泪盈眶。我不断按着相机快门,记录着这一刻的美好。

踏着青青的草原,看不到尽头,那似一条绿色的毯子一直铺到了天边,天边的云像是哪个裁缝剪成了各种花边,存托着这片绿色,天空也变成了暖暖的也带有淡淡的绿各种花边的被子,成群的牛羊时而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时而放空,好像也在带有意识地回味这片绿。各种野生的花儿高低错落地交织在一起,在微风中,和风电的叶子一起轻舞着,在晨光中显得灿烂,更显得耀眼,更显得可爱。

同学们满心欢喜,边欣赏美景,边欢呼雀跃,摘了满满的二箱子,因为马上开车出发,带着奇香的野韭菜花,带着满满的幸福感,高高兴兴返回。这就是锡林浩特“野韭菜花”的味道,一种家乡的味道。

野韭菜花,也不知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种子,天种的,地长的,草原深处,到处都有,长得极其旺盛。早春时节,拿上镰刀割上一把,再从鸡窝里摸上几颗鸡蛋,炒一盘鸡蛋抱韭菜,翡翠般的韭绿,配上土鸡蛋的金黄和雪白,明艳悦目又鲜香诱人,总馋得人口水直流。后来读到“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时,我暗自思量,杜甫那盘春韭是怎么吃的,也是炒鸡蛋吗?

野生韭菜花,在七、八月份,是最旺盛的,白色花簇,一个花簇上有六个花瓣,远远望去是白花花一片,这些纯洁无瑕的小花多在欲开未开时釆摘。

野韭菜花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食物纤维等,是我国南北城乡老百姓非常喜欢食用的一种食物。

中医认为,野韭菜花味辛甘性温,可温肾阳,强腰膝。它还有活血散淤、除胃热、解药毒的功效。野韭菜花中的纤维素含量比较高,对防治便秘有益。野韭菜花中含有蒜素,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各种牲畜吃了它,肉质鲜嫩,可口美味,天然百味调料。

天然的野韭菜花,它虽然没有鲜花的瑰丽,也没有大树的挺拔,但是它那顽强快速向上的生命力,强力地震撼了我。

我赞扬你,在秋风里款款摇曳着,清素雅致,真有兰的风采。我认为,你是草原上的花王,你是草原上的灵魂,草原的芬芳,草原上浓郁的气息。



我的故乡合同庙


我是老伊旗人,我比共和国整小十岁。

我出生在伊旗苏布尔嘎镇的台吉召,小学、初中在札萨克镇的台格庙念书,一九七五年随父母搬到了合同庙,在那里生活,在那里走向了工作岗位,因而摆不开对它的向往与依恋。合同庙,那严酷而又宽厚的爱,始终不能使我忘怀。不管我将踪迹交给何处,心总是朝向它,并且,渴望钻到它的神秘林中去,看看究竟。天边的彩云下,那是我的老家,不管走到哪里,我都思念着它,夏日里一望无际的绿色草滩,冬天里漫天飞舞着雪花,那是我带着幸福梦回老家。新时代新发展,看看家乡新变化。

我的父亲一辈子没念过书,从小就在合同庙生活,从河北省邢台县的小货郎到合同庙供销合作社的主任,一生勤劳善良,好学上进,明理豁达,经历了土改、大跃进、大食堂、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直到后来的包产到户,一直半商半农,(父亲是城市户口,母亲和四个儿女是农村户口),经常是青黄不接,勉强维系,一年到头难得见上点儿荤腥。但儿女们都能长大成人,娶嫁成家,一直到如今人丁兴旺,家庭和美,四世同堂。

合同庙是一个不出名的小乡村,过去是伊金霍洛旗十六个苏木乡镇最小的、最荒凉的、最落后的小乡,那里石头多,人稀少,风沙大,绿树少,土房破,墙壁斑,小小的一条公路,路面泥泞。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合同庙乡才有两辆拖拉机,一台是55马力的,一台是28马力的,是全乡近5000人的交通和生活的运输工具。

四十多年前的合同庙乡,基本消逝,过去的公社、供销合作社、学校、卫生院、信用社等单位,在撤乡并镇前夕全部迁移,现在称为苏布尔嘎镇合同庙管理委员会。以前的公社转卖给了个人,变为白塔酒厂;以前的供销合作社,门前两座大门市部也卖给了个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油漆字还隐约可见,房屋已是很破旧了,好像已成了文物。

细数数,细想想,离开故乡时正是一九七八年,也是改革开放的那一年,道路崎岖不平,住的是土屋平房,做饭拉的是那火灶风箱,全家人睡的是那一面热乎乎的大炕。大炕红油锃亮,来了客人铺条白毛沙毡,去趟伊旗阿镇不是步走,就是骑自行车,或者坐个小四轮拖拉机,生活就是那么简单和快乐。

我的父亲是1954年参加工作的老共产党员,是个党性原则很强的老干部,一直在供销系统工作,生前在三个公社的供销社工作过,一生辛苦劳作,默默无闻,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顶梁柱。不管走到哪里工作,没有一个人说赖,对人诚实忠厚,对工作认真负责。那个年代,国家比较贫穷,大多数家庭的日子过得紧巴难熬,父亲只要能帮的,他尽一切办法帮助支持,在他力所能极的范围内,与他的战友们齐心合力把贫穷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和农牧民打成一片,共同撑起家乡的一片蓝色天空。他一生清正廉洁,从没有占过公家的便宜,没有多分过一棵青菜,展现了老党员的觉悟和风范。群众爱说“好干部”,久而久之,成了父亲的代名词,这是群众的信任和口碑,是群众的敬佩和尊重,是群众给予父亲一生的最好总结和荣耀,我为父亲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自豪和骄傲。

1975年10月16日,我在伊金霍洛旗第一中学读高一,下午上劳动课,我们21班的全体同学正在学校的试验地里,现场实践中讲课,理论课上完后,杨进录老师带领我们科学规划和劳动,我们班分成几个小组具体活动,我的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感觉疲惫无力,心烦意乱,忽然来了一个人,说他是合同庙公社的人,供销社捎话给我,说我爸在伊旗医院住院,让我去外科住院部找他。我一听这消息,如五雷轰顶,差点哭出声来,手足无措。赶紧和杨老师与班长请了假,心急如焚,飞快跑向医院。

旗一中离医院不远,进了病房,看到爸爸趟在床上,双小腿和脚都打着石膏,脸颊也黑青发紫,浮肿着,心里不由的想哭,爸爸是一条多么的硬汉,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合同庙公社开拖拉机的司机亏心地说,都是我造成的事。我们四人去达拉特旗调长白菜,55马力拖拉机拉了6吨多白菜,车楼里只能坐两人,你爸和另一人在拖拉机上边坐。我们在东胜县(区)添漫梁乡下一个大长坡时,由于我开车技术不过硬,也为了省油,下坡时挂在了空档上,车速越来越快,我心中着慌,一踩刹车方向盘控制不住了,拖拉机飞出路基外给翻掉了。因为拖拉机车头轻,车兜子装了12000多斤白菜,惯性很大,推着车头给翻掉了。不幸中的万幸,拖挂兜正好扣在了一个沙圪蛋上,在往前一丈就是万丈深渊,再往后八尺也是深沟峡谷,你爸他们俩人正在前边牵引架和白菜梱支撑的中间,受伤程度还轻些,两人还穿着大皮袄裹着,不然可做下没的了。我看着他,他确实很惭愧自责,眼泪汪汪,我也无言了。我请了两周的假,伺候爸爸,背出来背进去,病情好转后,我们回到了合同庙老家静养。我在我们家的小院阳角内,用砖砌一个小厕所,把一把木头椅子面上削了一个圆洞,让爸爸大便时坐在椅子上用。

合同庙,过去确实很穷,就我家而言,从1975年到1982年还是住的土房。那时的一间很大的房子,中间房顶一根很粗很粗的柳木大柁(横梁),当地顶着一根立柱,都是柳木椽子和笆子铺的房顶,每年夏季都得用糜草锄碎和红泥和在一起来抹房顶,不然下雨会漏水的。1982年6月住上了手工篮砖红瓦房,是一进两开的,一进门是走廊,正对着厨房,东西两边开门是卧室。条件得到了改善,玻璃门窗,钢窗子,不用糊麻纸了。我是1982年腊月结的婚,和媳妇回家后就住进了西房。1985年夏季,我的儿子才刚刚两岁,从阿镇回到老家合同庙和爷爷奶奶住了一段时间,恰赶上雨季,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又连阴几天,我们家的羊还在过去的旧房土羊圈内圈着,晚上下大雨,人们在睡觉,早上爸爸起来看到了几只羊在雨地墙角边站着。跑过去看旧土羊圈,没想到两只大绵羊被土墙压死,雨大土墙塌了。随后把两只绵羊扒皮卸肉给处理掉了,但是家里就有三人,爸爸、妈妈和我的儿子,我儿子才两岁,也不懂事,老问奶奶:“奶奶,咱们为什么老吃肉呀?”奶奶笑笑,“对呀,看我孙子瘦的,应该好好补补”。上顿肉,下顿肉,还是吃不了,天气又热,那时也没有冰箱、冰柜,我们姊妹几个都在阿镇上班的上班、念书的念书,也不知道这么事,通讯也没有,更谈不上手机了,况且合同庙公社到阿镇的公路也被雨水冲断了,连拖拉机也走不了了。爸爸和妈妈把羊肉炒的炒,腌的腌,好多放在地下山药窖里储存,快速吃鲜肉。

那时的合同庙交通非常不方便,我们结婚时是坐着小四轮拖拉机回去的,媳妇说就这么个条件,我回答说,对合同庙而言就好比坐小火车啦。我在伊旗一中上高中的时候,也不知道步跑了多少回,天才知道。

合同庙的过去这样传说,“穷山饿石头,瘦水向南流”。自己产的粮食自己不够吃,还得吃反销粮。就连冬储大白菜、山药、萝卜也得去外地往回调。冬季烧煤取暖、做饭,还必须用公社的两辆拖拉机提前开始不停地往回拉炭,六个大队排队轮流拉回来,给各小队社员分炭。实在运不过来,自己家还用小马车、小毛驴车冬季沿着乌兰木伦河冰川去石圪台煤矿拉炭烧。小时候我和爸爸也拉过炭。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2022年,我已年过花甲,回头惊眸,看看家乡的变化,一路改,一路走,一路变,一路开,一路放。

合同庙也是一九七八年实行了生产承包责任制,土地、草牧场、大小牲畜包产到户。过去满山牛羊随便跑,沙进人退,草牧场严重退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难以维持。改革开放后,故乡的发展和变化,归功于坚守在这片热土乡亲们的辛勤打拼。我印象中一直就是个贫困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从阿镇到合同庙要经过掌岗图河、柳根河的泥泞小道。现在呢,直通柏油马路大道,经过蒙苏开发园区,十五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到达了原合同庙乡。

近年来,凭借诸多优势,伊旗经济快速发展,旗委、政府出台了很多“城乡统筹,互相联动”,转移农牧民进城,鼓励农牧民进城打工挣钱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打造危旧土房改建,乡村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公共环卫,村民文体活动中心等惠民工程,乡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貎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如今故乡发展的新变化,旧貌换新颜,房子大了,道路宽了、平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心情好了,气也顺了,收入高了,生活美了,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火红的日子日日堆满笑。

一个小乡村的变化,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上看,一步一胜景,一景一深情。家家户户都富裕了,门前都放着宝座汽车,还有很多的农用机械化工具和车辆。油路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通。有的还搞起了生态园林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农家旅游景点,很多人家住在城里,开车春耕、秋收,城乡穿行,又不务城里打工挣钱,还不务农耕收种,三十年不变的承包地,合作社经营,入了股分红,农业补贴领上,合作医疗有了保障,双全齐美,真正活在了天堂。一个个溜溜顺风,高高兴兴奔小康。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于我一个故乡的游子来说,故乡无论贫与富都是自己的根基所在,心之所系。衷心祝愿故乡变得越来越好,面貌越来越新,日子越来越甜蜜,父老乡亲越来越幸福。

祝福你,合同庙——我的故乡!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