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今年七月初,我陪妻子到河北张北县省亲期间,专程到张北县馒头营乡大元中都遗址游览,圆了我一个多年的梦,我一直想看看大元中都遗址,遗址在张北县城北十五公里处,七月九日,我驱车来到了中都遗址,遗址地处张北县馒头营乡,馒头营应该是蒙古语“mandu或manduhu”(满都呼)的音译谐音,蒙语意思是兴盛、兴旺,因古城城墙土质显白色叫成了白城子,白城子即中都遗址,附近有个村落叫白城子村。
当地百姓都是清末及民国前后的移民,不知这里曾是大元中都,一度还以为是过去蒙汉两地边民做生意的马市——牲畜交易所,也叫北羊城,1980年当地一个叫尹自先的语文老师初步确认为中都遗址,1982年他撰写文章,正式确认此处为大元中都,当年中都遗址被张北县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到1998年河北省文物局、中国元史研究会和考古部门才开始对遗址开展挖掘和保护,2001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北县现在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地带,北面和西面与内蒙古接壤。元代,这片土地叫做旺兀察都,曾经是蒙古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水草丰美、湖泊众多。我在遗址流连盘桓了两个多小时,实地认真看了遗址,心中颇有感慨,一个伟大的王朝,一个有着四个首都的王朝,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吧!
1260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府即上都称汗,建元“中统”,上都成为新的都城,1271年定都大都即北京。元朝全称叫Dayan Yeke Mongol Ulus(辽阔的大蒙古国),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中统为“大元”,Dayan(辽阔)又与大元谐音,一语双关,暗含了蒙古语辽阔之意。1279年,元灭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疆域超越历代,东起日本海、西至天山、北至贝加尔湖,南抵南海、元史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大元建立之前有帝都哈拉和林,在今蒙古国,大元建立后,在北京有大都,在上郡(现内蒙古正蓝旗)有上都,在兴和路(现河北张北县)有中都。中都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建成于至正十八年即公元1358年,历时五十一年,蒙古语称汗巴里,皇城之意。
元中都由内、中、外三重城组成,即外城、皇城、宫城。内城即宫城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初期勘探挖掘时,地表有琉璃瓦当、滴水和花砖等建筑构件,出土有汉白玉螭首,雕刻精美,堪称元代石刻中的精品,现都收藏于张北县中都博物馆,我于两年前专程参观过,该博物馆还挂着中国蒙汉研究中心和蒙元文化中心的牌子。有趣的是元中都既有雕梁飞拱的宫城建筑也有放置毡帐的空地,可以想象当年在富丽堂皇的皇城里还有一座座洁白的蒙古包该是多么富有情致啊,真是中原传统飞檐斗拱建筑和草原游牧文化相映成趣。
元武宗海山即位时,元朝已经有大都和上都,漠北还有和林,为什么还要建中都呢?这要从海山争得帝位说起。大德十一年(1307年)二月,元朝的第二任皇帝成宗铁穆耳病死。其皇太子德寿早夭,亦无其他子嗣,因而皇位出现空缺。按照蒙古旧制,暂由正宫皇后卜鲁罕摄政,由她召集宗亲大臣举行忽里台大会,另选新君。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拟拥立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为君,乃召其入京辅政;而右丞相哈剌哈孙则试图拥立海山兄弟。于是哈剌哈孙和从怀州(今河南沁阳)先赶回北京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后为元仁宗)发动政变,囚禁了皇后卜鲁罕、左丞相阿忽台和阿难答(后来都被处死)史称“天历之变”。此时,怀宁王海山还在青海,哈剌哈孙和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想拥立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帝,但迫于长兄海山强大的军事压力,爱育黎拔力八达没有继位,而只是以监国之名义执掌朝政,后拥立其长兄海山为帝。
大德十一年(1307年)五月海山在上都登基,为了报答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拥立之功,封其为皇太子兼领中书令,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海山猝死,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在位九年,但死后并未按照约定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给了其子硕德八剌(元英宗),打破了叔侄相传的誓约。这一做法导致后来元朝长达二十年的残酷而血腥的争位斗争。海山登基后,为了摆脱上都旧贵族的掣肘,尽快树立自己的权威,方便联系漠北蒙古诸王贵族,海山登基仅十天便下诏“建行宫于旺兀察都之地,立宫阙为中都”(《元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武宗一》)。但是,海山过于沉溺于酒色,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在位不足四年的海山出人意料地猝死在大都玉德殿,年仅三十一岁。
英宗继位后很快宣布罢建中都,但仍作行宫使用,后任多位皇帝也曾到此巡幸、议政。至正十八年(1358年),红巾军烧毁中都宫阙,使其成为废址。曾经极度繁华的元中都仅存世五十一年,以大荣大辱走完了自己的历史进程。
大元历时百年有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讲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虽然今人异议颇多,褒贬不一,但不容置疑的是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在政治上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的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也较为繁荣,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大众化。由于元帝集中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
元代十分重视商业活动,没有轻商思想,故商品经济十分繁荣活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特别是由于大元规模空前的统一局面、对外关系的开拓以及畅达四方的水陆交通,使中外商旅“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元·王礼《麟原文集》)。从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了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商人在经商时受到官方多方面的庇护和优遇,不当杂免差役、豁免商税,甚至持玺书、佩虎符、乘驿马。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重修了大运河,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
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纸币正式作为法偿币与白银黄金一起通行全国,甚至有了现代银行业的雏形“斡脱”(蒙古语ortoq的音译,意为放债者)——经营信贷业务的官商,并制订了法令,保护斡脱的运营。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说:“斡脱,谓转运官钱,散本求利之名也”。又称斡脱为“见圣旨、令旨,随处做买卖之人”,这些措施使商业得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元朝在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三教九流,莫不崇奉”。忽必烈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理学为官学,早在1234年宋朝理学家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大都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仁宗初年恢复科举,史称延祐复科,考试时规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所的注释《明经》《经疑》和《经义》,以致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也都沿用这些经书。
元代意识形态宽松,没有了宋朝时期的思想禁锢,因政策开放,商业兴旺,所以城市繁华,城市文化生活丰富,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形式流行一时,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是适合舞台演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戏曲、歌剧,由此产生了元曲;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杂剧五大名家除了关汉卿与马致远之外,还有白朴、王实甫与郑光祖(其中关、白、马、郑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有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汉宫秋》《梧桐雨》《西厢记》《倩女离魂》等优秀作品。小说第一次取代诗词占据了文学创作主导地位,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小说。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杂剧创作十分繁荣,水平极高,根据《太和正音谱》所记就有五百三十五本,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与南戏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又发展出昆剧和粤剧,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化遗产。
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很发达,元世祖邀请阿拉伯的天文学家来华,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学的技术,并且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回族司天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二十七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1276年,许衡、王恂、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自1280年颁行,沿用了四百多年,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扎马鲁丁与后来的郭守敬等人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窥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当时还有阿拉伯天文学家可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台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
大元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即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虽然历时百余年,却像闪电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闪亮的光芒,时间很短,但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很多,留给我们的思考也很多。看完中都遗址,回顾一个伟大的朝代的荣辱得失,我心中颇多感慨。
一、思想解放很重要。大元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能在中原执政百年并取得辉煌成就,确属不易,究其原因一是没有思想禁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独尊某个学说,尊孔,但不罢黜其他,自己又没有封建思想桎梏,很单纯,二是制度上也开放,只要你有才不管你是汉人、色目人、蒙古人,都重用(说元代人分四等是清末民初个别文人为了反清造的谣),元代朝廷有很多汉族大臣,而且还有西域人担任各级官员,据说马可波罗也曾在中国担任官职,郑成功的祖上就是从西域来的,叫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是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曾任云南平章事,元朝国师八思巴是吐蕃人,正因为这样才会有思想和制度上的自由开放,有文学艺术以及思想领域的空前繁荣,结果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也好,文学艺术方面也好,进一步僵化,都搞文字狱,禁锢思想,禁海锁国,封建的思想桎梏重新套在百姓的头上。
明朝又推崇程朱理学,女人继续裹脚,明代文学艺术虽在数量上比肩唐朝,但在思想性、艺术成就上乏善可陈,不但没有发展,而且倒退了,特别是到了清代无论从体制上还是从思想意识上,完全继承了明代的衣钵,除了禁海锁国就是大搞文字狱,就连明朝皇子皇孙白吃俸禄这个制度也被大清继承了下来,成就了一大批不学无术,四体不勤的寄生虫——八旗子弟。清朝文学艺术方面可称道的只有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他诗人作家传世的很少,就乾隆自己一人写诗,写了近四万首诗,有人统计他活了八十八岁,平均一天写近两首诗,其他人全部加起来也没有他一个人的多,《全唐诗》也不过共收录唐代两千二百多位诗人共四万八千余首诗,就他写,别人不敢写,其实都是他人代笔之作,脸皮厚度堪称世界第一,可谓前无古人。
有人说,如果元朝没有退出中原,也许中国能赶上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步伐,因为大元已经与欧洲零距离了,是个完全开放的世界,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二、根据地很重要。大元被推翻后最后撤回漠北草原,回老家了。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翌年八月徐达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北撤大漠,徐达率军攻陷元大都(北京),至此,大元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归大漠后,朱元璋认为他顺天应命,给他封谥号为“顺帝”。
元惠宗退至上都,翌年又至应昌(位于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南约两公里处),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朱元璋为了继续抵御北元,实行禁海锁边政策,大修长城,与北元隔长城而治,管辖面积只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1388年元天元帝及长子天保奴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杀害,北元不再使用蒙元皇帝年号及大元国号,虽不再使用大元国号,但蒙古民族及文化没有像满族那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当今世界有一个主权国家叫蒙古国,内蒙古仍然有四百万蒙古族与中华各民族一样继承和发扬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三、团结很重要。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历史证明,一个朝代除了腐败昏庸被农民起义推翻外,如果没有内部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就不可能灭亡。大元后期内部争权夺利严重,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1328年,泰定帝去世,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为帝,是为天顺帝,而与此同时,元武宗的旧部重臣燕铁木儿与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则分别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时迎接周王和世?与其弟图帖睦尔。结果,图帖睦尔先至大都,于1328年自立为帝,是为元文宗,而和世?抵达和林后,也宣布即位,是为元明宗。元文宗表面上表示愿意退位,奉兄为帝,两人遂相会于上都之南,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后称帝。
1332年元文宗去世后,为洗刷他毒死哥哥(元明宗)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和西拉古图土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懽帖睦尔被札牙笃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惠宗。元惠宗在位之初,右丞相伯颜的势力很大,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惠宗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惠宗与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元惠宗终于成功地废黜了伯颜,并控制了政局。但由于政局不稳,内斗频繁,无论是国力还是政权建设都被削弱,再加旱灾、瘟疫频仍叠加,灾民暴动,红巾军起事,最终被推翻。
四、朋友很重要。诚如俗话讲“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清与大元关系复杂,剪不断,理还乱,剪不断前世恩仇,理还乱现世纠葛,是同宗,也是同盟,是仇敌也是朋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大清即后金,金与蒙古是世仇,金曾用木驴残杀了成吉思汗的先祖,蒙古曾与宋联合灭掉了金,后来是蒙古帮助后金灭了大明,但最后灭掉大元的是后金(大清),大明只是推翻了蒙古大元政权,最后收纳和削弱蒙古的却是大清,因此大清也基本保持了大元时期的疆域面积。
五、历史固然重要,未来才是根本。大元中都虽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但对它的挖掘和保护进一步证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曾有许多民族登上过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华文化能发展到今天就是不同时期各民族融合交流的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民族的未来也要靠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来开创,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历史固然重要,未来才是根本,我相信,只要五十六个民族十四亿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不折腾,一心一意谋发展、搞建设,中国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能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