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4576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三月三/陈 文

点击率:894
发布时间:2024.03.13

一个地方的影响大小,往往与她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等有着紧密的关联。水北,亦是如此。提起水北,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三月三集场。三月三已成为水北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水北文化的烙印,是水北文化的灵魂,是水北文化的名片。

农历三月初三,是个吉祥的日子。古称三月三为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据史载,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至今。前几年在建昌圩吕坵村真武庙得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三月三还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歌节”或“爱情节”。其实,水北的三月三与上述传说没有半点关联。这使我联想到一个悲壮而又传奇的故事。

据说朱元璋带领的起义军在与元军将领的一次战役中败北,带着残兵败将往江苏金坛方向逃窜,被湟里河挡住了去路。情急之下,朱元璋无奈地躲进了废弃的蜡烛庙。元军追到河边,只见河水滚滚流,却不见朱元璋去向。他们来到蜡烛庙前,小庙的房屋七倒八歪,庙门绕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怎么可能藏身?元军调转马头向东追去。

朱元璋脱险后,命手下用长矛刀枪三节棍在湟里河上架了浮桥踏上了水北老街。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三月初三。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不忘在水北遭遇的灾难,拨出皇款,旨令在原址修建一座石拱桥,御赐枪架桥。地方官吏为讨明太祖朱元璋龙颜欢心,指令枪架桥必须在三月三完工剪彩通行,并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水北集,免收商户赋税。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开放市场,招商引资,畅通物流,繁荣民生经济。

枪架桥建成后,给水北的人员往来、商贸物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据《金坛县志》记载,水北三月三集场不仅是金坛最大的集场,也是江苏三大集场之一。湟里河像一条长长的玉带环绕着古老的水北村落,东、南、西三面环水,东勾滆湖,西连长荡湖,便于远方的商船来往、停泊、卸货、交易。三月三节前半个月,大大小小的船只开始从四面八方云集水北码头,从上汤、雯头、上疁、水北、观庄、水东、曹桥等村到枪架桥下,全是乌泱泱的商船,号称十里商船一条龙,万头攒动三月三。

清代金坛诗人李顺源从长荡湖边的住所到水北赶集,所见所闻触动了他的灵感,写下《三月三日枪架桥观剧》一诗:

洮湖柳色娇,一路酒旗飘。

舟可联为市,枪谁架作桥。

花黏游士履,风度美人萧。

燕语莺啼处,行来马亦骄。

标题中的“架”又作“驾”,权当古今“通假字”之意。从作者以赶集为题材的诗作来看,对水北三月三集市的繁华场景赞不绝口。尤其“一路酒旗飘”“舟可联为市”“风度美人萧”“行来马亦骄”,眼观四方,处处悦心,还能站在枪架桥上观看社戏,不虚此行。

在我孩儿时,过了春节就巴望三月三了。记得有首《三月三》的歌曲,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眼

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和白云去做伴

……

三月三,既是踏青游玩的好时光,又像春节一样热闹非凡。

水北一带有个说法,三月三前,吃三回螺蛳、三回马兰、三回小蒜,眼睛就会又见又亮。这个传统,我一直保持到今天。以前在水北乡下,都是自己去挑马兰,挖野蒜,耥螺蛳;到了县城以后,就到菜市场选购了。不知为什么,采购的食材味道远不如在乡间亲手弄来的食材那么醇香鲜美,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家乡的味道。

三月三,学校放假。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放假更让人高兴的事了。三月初一,人们就开始设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特别是农耕方面的物件应有尽有。改革开放后,集场的物品更加丰富多彩,像电子产品等新玩意越来越多。到了初二下午,街道两侧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空地可以摆摊位了,很多人已经提前热身赶集。初三当日,水北四周的道路上,来来往往赶集的人络绎不绝,从枪架桥到水北中学门口,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行人如墙,身体挨着身体往前移步。小孩们只能贴着大人慢慢挪动,还要见缝插针钻出人堆,挤到套圈、打气球的摊位耍两把玩玩。

在那物资比较匮乏、经济条件尚不宽裕的年头,特别企盼三月三的到来。

临近三月,水北人家就开始张罗迎客过节。有的亲朋好友平时不怎么来往,春节也不互动拜年,但是,到了三月三,他们冷不丁就远道上门赶集。因此,家家户户都得准备,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生怕菜肴不够丰盛,寒酸而丢了面子。鸡鸭鱼肉,整蛋、狮子头等佳肴就像过年一样又都爬上了饭桌。

生产队也会想方设法为村民撑脸面,杀猪,捕鱼,磨豆腐,按人头分配到每家每户,浓郁的节日氛围,飘荡在村民心中,堆满我们这些孩子的脸庞。

到了三月三,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唱戏的,变把戏的,玩杂耍的等等,用当今时髦的话说就是“文化赶集”,给三月三集场上了一道文化大餐。

朝阳未醒街坊动,商贩抢先上市红。东侧戏迷争献艺,西头杂技欲飞空。嘈音鼎沸八方涌,物品琳琅两相通。水北人家堂满客,酒酣耳热尽情中。这种热闹场景,一年一次,在我的印象中,唯有三月三才会出现。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三月三档口,水北人家除了准备忙着迎客外,还要招待另一类纷至沓来的“客人”。他们当中有舞龙舞狮的,有唱道琴送春的,有敲小堂锣说吉利话的,还有拿着瓷碗讨饭的,每到一村,一户不落。每家多少都会给一些馒头或壹角、贰角纸币,也有给壹分、贰分、伍分硬币的,他们只要跑得快,估计一天下来的进项还是蛮可观的。如果大人不在家,我们这些小把戏见到他们要过来了就赶紧把大门关上,静静地大气不出躲在大门后面。我成家以后,这种现象就少见了。

我已退休,三月三已成为我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只要行动方便,没有时间冲突,我仍然会不厌其烦回乡走集。看看枪架桥,瞧瞧湟里河,瞅瞅社戏,转转各种摊位,重拾过往的记忆,怀念曾经的快乐,体验新时代不一样的人间烟火,把乡愁复制粘贴在心中。听母亲说,赶一次集,就能解除人生途中一个结。从乡村到小城,40多年的工作中,也许无意间埋下了一些过结,能解开一个算一个,平心静气,如三月春风,淡然释怀,优雅地老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古老的三月三依旧,枪架桥还在,湟里河不知疲倦地奔向远方,她们承载着水北村落的历史,融入社会变革的洪流,在水北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华彩。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