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384778080 |
二郎山月门对联刍议
文/王瑞明
二郎山是远近闻名的"神山",有史书记载,庙宇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了。她有"西山""驼峰山"的俗称,也有"小华山"的美称,又有"笔架山"的皇帝赐名。
从景区山脚神路拾阶而上,步行300多个台阶后,看到位于半山的月门牌楼,那如月亮般的门洞有着古典园林建筑之美,一门两世界,一边是繁华,一边是幽静。门楼正面镌刻着一副对联:"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从孩童起,几乎每年都要登二郎山,大概登山的人大多与我一样,通常都是在这个山门口歇歇脚、喘喘气、观观景,随意念一下这副对联,便继续登高,体验清静。
路过的都是风景,擦肩的都是过客,留下的才是人生。今天我就想说说留在这里的这副对联的出处、意韵及书写对联的人。
对联落款处有"一苇居士雪樵书",毫无疑问这是神木籍民国书法大家王雪樵的墨迹。那这副对联的内容来自何处?百度一下才知道,对联出自林则徐的《出老》。该诗有四句话:"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林则徐是清朝后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诗的题目《出老》,"老"是官职,而"出"表示不拘泥于官场,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这四句诗的字面意思也好理解:"海的尽头以天为岸,登山到顶时我便是山峰。当太阳从东边再升起时,大鹏展翅的时候也会恨天太低。"
这首诗超霸气,"我欲凌天,霸者无敌",只有民族英雄才有这种胆识和冲霄之气。
诗的前两句与山门对联作比较,虽改动了一二,但意思相同。"海到尽头天作岸",海的尽头就是天,海天相连,视野无比广阔。大海表胸襟,表容纳,表力量。可以想见,当时山下窟野河水由北向南奔腾而下,由看到大河产生对大海的联想,合乎情理。"山登绝顶我为峰",引用了原诗。山门上刻此对联,主要取意于这一句。二郎山挺拔峻峭,雄奇壮观,登上山顶,顶天立地,一揽天下小。"我为峰",是豪情、是抱负、是挑战,是"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副对联既与二郎山的自然景观相契合,也体现了书写者的人文情怀,也道出了大众的游览感受。
再说说王雪樵,是神木县城人,对联落款"一苇居士"是他的号,历史上有个达摩祖师的故事,叫"一苇渡江",达摩过长江时,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苇而过江。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武功高、能力强。取号"一苇",足见他"我能、我行"的自信与自强。
王雪樵生于1894年,肄业于北京政法大学,幼而好学,天资聪颖,12岁就为神木凯歌楼题匾。当过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陕西省长秘书,府谷麻地沟县丞等职。29岁倦于官场,归隐家园,立志于振兴家乡文化,担任过神木大学堂校长。36岁至38岁,曾在神木古佛洞、关帝庙隐居,一边调养身体,一边研习书道。二郎山月门这副对联的书写也应该在这个时段,即1930年至1932年间。他的书风多姿多彩,长于行草,兼擅篆隶。这副对联是用隶书写的,字体自然伸缩,随形收放,打破了隶书整齐划一的习气,体现了"雪樵体"的独特性。他当时与于右任等书法家齐名,是民国书法大家、文化名人。1939年英年早逝,享年46岁。
有人说王雪樵:"如果没有骄人的书法业绩,他的名字恐怕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由此可见其书法成就非凡。
二郎山上保存有明、清及民国碑石60多块,摩崖题刻4方,楹联甚多,书法篆隶楷行草均有。二郎山可称书法圣殿、文化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传承、弘扬。我们要想办法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从中汲取灵感、智慧和丰厚滋养。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