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37866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西部散文网

>

美文欣赏

>

正文

碾道

来源: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萧忆
发布时间:2019.03.15

一棵参天的老槐树,端溜溜地插入云霄。树影婆娑,枝繁叶茂。槐树,成了碾道的守卫者,即使如今碾道已颓靡不堪。

当我的视线再一次触及到这棵记忆中的老槐树时,它的枝干,一如与我进行着故友般的对视。老槐树下的那幢老房子,墙体斑驳,杂草丛生。曾写在上面的有关计划生育的标语,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脱落。而那标语,却像錾刀刻在我心底一样,不曾消失: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老房子旁的走廊,早已无人可行,密密匝匝的蒿草,生长期间。走廊边沿用石板累积起来的石桌,是当年从田里劳作归来的村人们必歇的地方。夏天,借着老槐树清爽的阴凉,这里总会有村民闲散地坐着拉家常。冬日,当和煦的暖阳轻轻洒在老槐树下时,汉子们三五成群,蹲坐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这里在一年四季中,从不缺少熟悉的乡音、质朴的面庞。

走廊下,是一盘石碾。石碾立于何时,已无人知晓。爷爷告诉我,在他小时候,石碾就已经在此。此后数十年,石碾一刻都没有停歇。不是这家在碾小米,就是那家在碾黄豆钱钱。

伴随着碾道变老的,还有碾道边的那棵老枣树。如今,老枣树因阻挡通村路的修筑,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也只有在记忆中,才能寻得那棵老枣树上挂满的欢声笑语。

有石碾,有走廊,有槐树,有枣树,于是,人们亲切的将这一片三四十平方米的地方称之为碾道。碾道旁的石窑洞,已历经百年。窑洞前,用石板裹起来的前院,古朴素静,颇具雅风厚韵。可以说,碾道一带,是整个村子的灵魂所在。它们年代久远,是包括我在内的父辈、爷爷辈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犹记得,我那时年龄尚幼。自大的我带着妹妹,也学着大孩子朝着土蜂窝内扔了几块土疙瘩。瞬间,蜂群朝着我们俩直扑而来。我拉着妹妹拔腿就跑。我们的头上,脸上,身上,爬满了土蜂。一阵阵刺痛,像刀割一样,在身体各处出现。跑到碾道时,坐在碾道闲谝的村人们见状马上投入了救治之中。他们顾不得身上土蜂的叮咬,把我和妹妹夹在胳膊跨内,越过碾道,跑至村里的小河边,一瓢一瓢把河水往我们身上浇。后来的村人手中拿着洋碱,在我和妹妹头上被土蜂蛰过的地方涂抹。一场土蜂追击战终于在村人们的帮助下,告一段落。而营救我们的人们,却或是嘴角,或是额头都留下了土蜂的战绩。如今,那段记忆已经变得漫漶。甚至哪些村人参与了,我也记不起来。心间,留存下来的自责,随着时间的久远,却愈发沉重。自责之余,是内心对于村人的深深谢意。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在某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碾道。

碾道沉闷着,它已经见多了这样的场景。许多人,在它身边走着走着,就没了身影。而它自己,仿佛成了亘古的存在,一次次见证着一部分人的老去,另一部分人的到来。所有的悲欢离合,碾道深记于怀。

碾道的另一个功能,是拉近村人之间的关系。哪一家人前来碾道碾五谷,凡是在碾道的人都会自觉加入,人们轮流推动石碾子,很快就能把需要碾碎的谷物碾好。时间长了,互帮互助,就成了碾道的另一道风景。

村子里的新闻,也总是从碾道传播出去的。谁家的绵羊下崽子了,谁家添置了新家具了,谁家忘交地税了,谁家的虎娃不慎从崖上跌下来了……似乎村子里发生的所有琐事,都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归宿。

去水井挑水,碾道是必经之地。那时候还没有自来水,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有几条黝黑的粗翁。粗翁里放着的是全家人畜的用水。每到晨曦落地,最先从碾道传来的,一定是铁桶碰撞的声响。人们排着队,秩序井然地用扁担挑起水,晃晃悠悠地经过碾道,直达家中。可以说,村里的早晨,是从碾道铁桶的吱吱呀呀的碰撞声开始的。每当碰撞声停止,那缥缈的烟岚,就顺着各家的窑洞,飘曳起来,如一层半透明的薄纱,轻轻笼罩在碾道的上空。

碾道的热闹,是从中午开始的。

每到中午,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总会在一声声打情骂俏中,融入碾道。碾道,像是一个竖着耳朵的倾听者,将所有的话语,悄然间吞食、镌刻。这些情景中,最让人铭记的,是抓虱子。那个时代,人们生活贫瘠,自然家庭卫生得到的关注就要少一些。每到中午,当母亲的总会拿着篦梳,在女儿乱蓬蓬的头发上一次次梳过。每梳一次,总会有虱子从篦梳上带下来。当母亲的总会把虱子放在拇指夹间,用力一挤,在一声脆响后,结束虱子的生命。人们彼此习以为常,没有言语间的讥讽,因为那时,似乎所有人的头上,身上,均会藏匿着数量众多的虱子、跳蚤之类的小生物。当田地里的艰辛劳作暂告段落,就是追杀虱子、跳蚤的最佳时间。年老的老人,也会把脊背靠在老槐树上,上蹭蹭下蹭蹭,以期达到最舒服的状态。

从中午开始,碾道的热闹,要持续到夜晚很久。为了节省煤油,村人们大多会顶着月光不约而同地来到碾道,继续着白天没有诉说完的故事。

在碾道,就算最复杂的事情,也能在众人的帮衬下得以解决。这也是碾道带给人们的又一生活福利。

如今,当我远离碾道十多年后再一次回到它的身边。它的变化,令我吃惊。碾道再也不是那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地盘了。它在岁月的流转中,已变得面目全非。碾道边的石窑洞,早已没了人烟,一片颓靡。就连人们钟爱的石碾,也蒙上了厚厚的尘埃,不再受人追捧。是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前进的同时,总会将一些东西遗忘,甚至丢弃。而今,为了更好的生活,村子里青壮年,大多都已在城市渐渐扎根,村子里只剩下和老槐树一样形单影只的老人坚持用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守候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

触摸着碾道旁依然坚挺的老槐树,我是应该庆贺,还是应该感伤?此刻我的内心如麻,倏忽间,有热泪从脸颊滑落。我仿佛又看到了碾道那热闹朝天的景象,一切,依然是那样的清晰、明朗……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