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9:30-18:30)

在线QQ

客服电话13384778080刘志成:13384778080张彩云:13604770825

会员办理13384778080

微博西部散文网

您好!欢迎进入西部散文网www.cnxbsww.com.

网站阅读量:54644130 在线服务 我要投稿 进入首页
请稍候...
  • 第十届西部散文节暨聚寿山文
  • 第十一届西部散文节在青海化
  • 西部散文学会为获奖作家颁奖
  • 第五届西部散文学会贵州高峰
  • 贵州创作基地授牌
  • 西部散文学会云南牟定县分会

黄土高原,历史和诗意——评高宝军的散文/淡 墨

点击率:4482
发布时间:2016.06.17

散文的寻找:激活历史的表情


     受刘志成先生之托,我比较系统的阅读了高宝军的散文集《乡村漫步》。高宝军的散文给我的印象是:质朴而自然、深厚而雄浑,有历史的沧桑感。高宝军的散文比较关注中国西部的历史题材,他对中国西部的历史文化遗存,特别是对长城古堡、石窟民歌情有独钟。在我读过的高宝军的十多篇散文中就有:《吴起秦长城》、《山沟沟回荡着信天游》、《陕北高原的风景》、《巍巍井冈山》、《徜徉龙门石窟》、《白园感怀》、《吴起古城寨堡》、《走进西藏》……等等都属于这类题材。高宝军之所以如此关注中国西部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一题材,我想这恐怕和他所处的活的环境、他的个性素质以及知识积累有关。高宝军从小就生活在吴起古城的身边,天天与长城古堡相伴,耳濡目染,日久生情,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呀!是陕北这种历史感很强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他的创作灵感。其次,我想这恐怕就和他的学识素养和个人气质有关了。我注意到,在高宝军的创作成果中,他还出版过历史文物考证专著《吴起古城寨堡初考》一书。一个有着丰富的考古经验和历史学知识的作家来写这样的题材,不仅得心应手,而且素材的得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是这种文化和地域成就了作家。高宝军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并巧于表现边陲历史题材的作家。他写这种题材应该说天时、地利都有了。

     高宝军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倾注于古堡长城之中,以黄土高原为雄浑的背景,以信天游般抒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西部古堡、长城并萦绕着民族魂的沙棘毛头柳所组成的独特风景线。陕北的长城古堡,那是一幅多么雄浑的历史画卷啊!那里曾经有过厮杀和呐喊,滚动过金戈铁马,飘扬过血染的战旗。有过戍边将士泣血的守望,留下过类似“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历史记忆。啊,那一个个被马蹄踏翻了的日子。可如今,那燃烧的烽火熄灭了,一切的一切都无声无息的沉寂下来了。时间给一件件的往事都贴上了封条。是散文作家高宝军叩醒了这些被岁月尘封了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篇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散文。高宝军在历史与现实的座标上去寻找失落了的古老王国,在那些古堡长城的遗存里去发掘生命和人性的光辉。从而歌颂陕北人民那种不屈不挠的生存奋斗精神,做到了史真与文美的统一。

      高宝军的散文关注生命,关注生人的生存状态。高宝军写毛头柳那种不怕干旱不怕土壤贫瘠的生命精神,他这样写道:“这些无数次涅槃重生的毛头柳,傲立于茫茫的黄土高原上,与连绵起伏的荒山野岭,与古长城的秦关明墩,与秦直道的残阳冷月,与古城寨堡的长夜寒风,与漫山遍野沙棘山杏,共同构成了边关要塞的独特景观。它们拥有坚韧不屈的独特魅力,风刮不倒,雨淋不朽,雷劈不坏,水淹不没,干旱不枯,大冻不死。它们像刻在吴起长征广场浮雕墙上的红军雕塑一样,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曾发生的一切,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更迭。”(见《毛头柳》)这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呈现,但作家就是在对这种生存状态的描写中折射出了一种顽强的,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我想这便是陕北人民的人生写照了。正如作家所说,那些“城堡遗址作为往昔的历史,它没有生命,不会言语,更不会作出任何表情,但面对这些城堡——不论是五姑城堡还是桐寨城堡,还是挺立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山岗上的堡垒,我分明感到,它们并没有逝去,它们正在借着山风诉说着,正在随着春来秋去的时光变化着表情。我分明看到城堡内外混合着血与火的厮杀,风雨剥蚀的斑斑城墙下倒着累累白骨;也听到山风呼啸,隐隐传来善良、正义、除暴安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规劝。”(见《城堡的表情》)在这里作家的感悟和他对历史遗存的解读十分重要!这些长城古堡,民歌洞窟是永远光芒四射的历史符号,它们是深深的储存在黄土高原岁月皱折里的记忆,保留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正如作家所说:“城堡就像一册装祯简陋的史书,岁月不时给它增添延续的页码。历史以它穿越时间的魅力标识着当时人们的智慧和才能,人类以其精神的不朽创造着生存与生产的盛况与蓝图。”是高宝军这位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考古经验的作家开发并激活了这些历史信息,激活了这些城堡的表情。于是,这些长城古堡,民歌洞窟才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出它更加灿烂的光芒。”

       在这里,作家成了历史和现实的连接号,他用他的知识和情感去融化这些现代人难以消化的块垒,而后给我们奉献了心灵的鸡汤,文化的美味大餐。在高宝军的散文里有作家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有作家对陕北人民生存状态的思考。高宝军说他“一次又一次,我走进这座满身沧桑的千年古城;一回又一回,我品读这部记录吴起兴衰变化的历史巨书。”(《跳荡在历史的琴弦上》)这才为我们呈现出了“历史以它穿越时间的魅力标识着当时人们的智慧和才能,人类以其精神的不朽创造着生存与生产的盛况与蓝图。”(《城堡的表情》)从这些文字里我们读到了作家创作的艰辛,因为有了他对这些历史遗存的解读,我们才真正的体会到了陕北人民是何等执著的守望着这些人类永久的精神家园。

      本来长城古堡、沙棘毛头柳,这些历史遗存是凝固的,是静默的,是作家的笔墨让它们活起来了,这才有了长城古堡与人类的对话。我们(读者)也因此而融合在这历史情景中去了。

      陕北的这些长城古堡是一首时间之诗,它的源头很远很远。作家写这些散文是力图读懂它,翻译它,并用作家的生命情感去激活它,从而在时间之弦上不断的延伸这种历史和诗意。

高宝军的散文对我们的启迪是很多的。


散文的叙述:诗意的言说


      在高宝军的这些散文里,作家所涉猎的题材是长城、古堡、石窟、白园……要表现这类题材,作家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景观、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生动形象的呈现给读者。这就需要有高超的记叙能力,记叙自然是作家的一项必备的基本功。高宝军是一个这方面的文字高手,他的文字干净利落、生动活泼,勾画了了,那吴起秦长城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大写意的几笔,沙棘毛头柳就活在我们眼前了。请看这段文字:“不经意间,你会突然发现,在某一个山梁峁头上、崖畔沟洼间,有一条隐隐约约、漶漶漫漫蛰伏着的“S”型曲线,时而拱起脊梁,时而隐入山岭,阵阵山风袭来,长在这条脊梁上的茅草野蒿便随风起伏,恰似一条巨蟒在蠕动,在苏醒。”这里的“有一条隐隐约约、漶漶漫漫蛰伏着的“S”型曲线,时而拱起脊梁”这段文字生动、准确、形象的描绘了吴起秦长城的形貌,就是我这个没有亲眼目睹过吴起秦长城的人读了这段文字后,那吴起秦长城都活脱脱的出现在我的眼前了。高宝军这样描写沙棘:“沙棘,灌木丛生植物,无主杆,枝丛生,宜于在土质贫瘠的山岭、峁梁上生长。吴起也叫酸刺儿或黑刺儿,是优质薪炭林品种,根系发达,衍生繁殖力很强,具有抗风蚀,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果实酸中带甜,维生素C、A、K含量居果类之首,籽粒含油率30%,具有抗肿瘤作用。”沙棘的形态,特性、价值都被这段文字说透了。简洁、明快、准确,这就是高宝军的文字特征。

      但高宝军叙述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他诗意的言说方式。高宝军的叙述手段是诗意的,更准确的说是一情感的诗意形式的叙述。因为他的叙述常常是跳跃的,排比的,对仗的,意象的,饱和着情感的。比如他写吴起秦长城是顺着山头绕着山梁蜿蜒的伏龙,在沿着山势的走向延伸,他这样写道:“或这里,或那里,或远处,或近处,或隐隐约约,或长长短短,或高高低低,或宽宽窄窄,连绵起伏地缠绕蛰伏在重峦叠嶂中”。这里一共用了八个“或”字句来表现吴起秦长城的那种起伏变化,因而就把吴起秦长城那种气象万千、亘古、恢宏、苍茫的气势写出来了。但这种大排比形式在其他作家作品中却是罕见的,这是整整八个节拍的排比啊!再看:

像风雨剥蚀形成的山峁又不是?

像日月消融人为的斧痕又模糊?

像饱经沧桑的山村老人额头上的皱纹?

像操劳家务的村妇手背上冒起的青筋?

像崇山峻岭中蛰伏的巨蟒褪下的鳞壳?

像天帝鬼斧神工为人类刻凿出的雕塑?

(见《吴起秦长城》)

这是苦难情感的一种形式转变,

这是现实追求的一种精神归宿,

这是风对墙的呢喃,

这是死对生的箴言,

(见《毛头柳》)

     依旧是排比。但这里排比却是诗的句式、诗的意象的排比了,而且语意出现是跳跃的。读了这些文字,我们会觉得作家的心里似乎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情感要表达,作家的心里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感受迫不及待的要说,所以便机关枪似的发射出来了。一种汹涌澎湃的情感的喷发和倾泻!

     “血染长城魂魄在,骨垒历史意志坚。”

     “国歌在耳畔响起,长城在眼前浮现。”

     这样的句式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本身就是诗了。所以我们才用“诗意言说”来概括高宝军散文的叙事特征。

       现代小说时兴一种“欲望叙事”方式,高宝军与之相反,他“以诗意言说”。“以诗意言说”就是强调用情感和认知去对客体进行复制(实际上是对客体一种生命融化后的再创造),就是重视创作主体内心的精神价值。正因为作家的作品中有了这种诗意的光芒,这让我们觉得在高宝军的散文里有了一种高贵的气质。


散文的突破:拒绝平直


      综上所述高宝军的散文有比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字简洁苍健,文章富有诗意和情感,有较强的表现力。散文写到这种程度已经是高宝军的散文的一个成熟期了。然而艺术道路是没有终点的,对艺术旨趣的追求是不能封顶的。我觉得高宝军的散文还可以实现再突破。严格地说,高宝军的散文还是平直了一点。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许平,文章最忌平直。和写同类题材的作家相比,高宝军的散文在艺术个性上还缺乏突兀,作家应该有自己的制高点。此类散文在文献的使用上还可以再宽泛些、更深刻、更深入些。让文化味、史学味再浓点,借此以加深历史散文的深度和广度,我以为这也是十分必须的。“历史遗迹的描述+文献资料+情思感想”,是时下写这类散文我们所常见的模式。我主张文无定法,文章之法可依,亦可不依。

       祝高宝军的散文更上一层楼!


                                                                                (责编:刘 军)

Copyright © 2015 西部散文学会 Power by www.cnxbsww.com
西部散文网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 蒙ICP备17001027号-1
技术支持:内蒙古帅杰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地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邮箱:xibusanwenxuankan@163.com
电话:13384778080
手机:刘志成(西部散文学会主席)13384778080  张帅:15149717177